武庙中72位名将,有62位都是唐朝以前的将领,而三国就占了9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庙72将中,邓艾这位消灭蜀汉的名将得以入选,但是,对于和邓艾齐名的姜维,则无缘这份榜单。在不少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看来,姜维和邓艾之间的关系,正如同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二者的能力和水平,是比较接近的。并且,两人之间因为棋逢对手,自然是互相成就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不能进?姜维到底比邓艾差在哪里呢?
一
首先,针对为什么邓艾能进武庙72将,而姜维却没有进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没有守住蜀汉,而邓艾则成功消灭了蜀国。虽然评价古代历史上的名将,不能仅仅采用“成王败寇”的标准。不过,邓艾和姜维之间的直接交手结果,显然会对后人的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
对于姜维和邓艾这两位名将,无疑在魏灭蜀之战中迎来了一次巅峰对决的机会。在魏灭蜀之战中,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剑门关外时 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对此,在笔者看来,魏灭蜀之战中的初期,姜维的表现非常精彩。
二
不过,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兵临成都。从姜维的角度来看,显然不会想到邓艾会偷渡阴平。对于后主刘禅来说,面对突然降至的邓艾大军,无奈了选择了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
在此基础上,邓艾凭借着消灭蜀汉的功绩,得以入选武庙72名将,无疑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了。作为类比的是,为西晋消灭东吴的几位名将,比如王濬、杜预等人,也都入选了武庙72名将。而西晋和东吴的之间的实力差距,显然是要高于曹魏和蜀汉之间的,这也让邓艾的成就,具有更高的含金量。至于魏灭蜀之战中的姜维,虽然之后又策动钟会谋划,却还是没能恢复蜀汉。
三
另一方面,对于蜀汉的灭亡,姜维要承担不小的责任。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在魏延之后,蜀汉和曹魏之间爆发的兴势之战中,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担任大将军后,改变了汉中地区的防御策略。姜维认为,不妨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
到了公元263年,姜维对于汉中地区防御策略的调整,导致钟会大军得以顺利突破汉中防线,抵挡到剑阁一带。于是,姜维只能率领主力来到剑阁一带,以此抵挡钟会大军。而这,自然成为姜维不能支援成都的重要原因,也即邓艾兵临成都时,姜维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此基础上,对于蜀汉的灭亡,大将军姜维可谓难辞其咎。
四
最后,在魏灭蜀之战前,姜维多次率军北伐中原。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姜维连年兴师动众,损耗了蜀汉的国力,成为其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并且,姜维北伐中原的过程中,三次和邓艾交手,结果无一胜绩。也即通过抵挡姜维北伐,邓艾得以积累了名将的战绩,从而跻身宋朝时期的武庙72名将。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蜀军死伤甚多。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只能退军。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姜维后期的三次北伐中,和邓艾交手的结果是一平两负。对于邓艾来说,两次击败了姜维,虽然这和曹魏的整体实力强于蜀汉存在一定的关系。不过,姜维的失败,还是削弱了姜维在三国名将中的地位,并成为蜀汉在公元263年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对比姜维和邓艾的表现,尤其是直接接手的情况来看,姜维无疑和邓艾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邓艾是姜维的克星了。因此,邓艾得以入选武庙72名将,而姜维则无法像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国将领一样被列为武庙72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