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司马懿是一只老狐狸不假,但他的对手曹爽实在是不像话,蠢得像一头猪,所以在面对司马懿的时候,最后只能是身首异处,下场凄惨。

  司马懿伺候了曹家四代君主,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非常长寿,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曹操往下,接连几代皇帝都非常的短命,这实在冥冥之中的天意。

  但凡有一个活的长点,司马懿这种蚂蚱,就永远没有蹦跶起来的时候,可惜的是曹家的好运气从曹操以后就用光了。

  司马懿的发迹之路很简单,早年间看不惯曹操专权,所以很晚才出来做官,而这一点决定出仕。司马懿则表现得非常优秀。

  曹操看着司马懿是个人才,就让他做了太子的属官,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古今很多位极人臣的人物,最初都是从太子府出来的。

  能在皇帝登基之前,成为他的心腹,这叫府邸旧人,一般在新皇登基之后,那绝对是要飞黄腾达的。

  曹丕称帝之后,司马懿慢慢得到重用,并且在西边跟诸葛亮打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成了曹魏政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

  等到曹丕死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是作为顾命大臣出现在了曹魏的朝堂之上,曹丕弄得这四个顾命大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说是充分考虑了平衡。

  曹丕留下了四个顾命大臣,分别是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这个人事安排是很有学问的,曹真、曹休是曹氏宗亲,司马懿和陈群则是魏国功臣。

  这个安排很有深意,首先要把政权的根本命脉——军权,放在皇室宗亲的手里,免得被外姓人家把天下给搞走了,所以安排了曹真和曹休这两个宗亲。

  但是除了宗亲,也要用特别能干的功臣,来制衡宗亲。一方面可以让这些有才干的人主管文官系统,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压制住宗亲们别的想法,免得这些人想要自己当个皇上爽一把。

  曹丕安排司马懿和陈群这两个功臣做顾命大臣,就是出于这种考虑,这个安排简直完美,唯一不完美的是,曹丕的儿子曹睿三十多岁就死了。

  于是曹睿同样面临托孤问题,而这个时候,上一代的托孤大臣除了司马懿之外,都死了,不得不说司马懿是真的很能活。

  曹睿选的托孤大臣是曹爽和司马懿,曹爽就是曹真的儿子,做了大将军,而曹爽这个人,根本就不懂得权力的来源是什么,因为他一出生就已经拥有的太多。

  像这样的二世祖,根本不懂得政治的惨烈,不知道需要经过怎样的搏杀,才能换来生存和荣耀,这些曹爽很容易就获得了,但他并不满足,贪欲让他变得开始侵犯和挤压其他人的利益。

  这里面不仅包括司马懿,还包括很多人,甚至还包括当时的郭太后,强迫他和小皇帝分开,以便于他能更好地控制小皇帝。

  他扶植各种跟自己私人关系好的人,排斥朝堂重臣,并且通过一系列人事调动,让自己的亲弟弟全面掌握了宫廷禁军,这样一来曹爽的势力达到了顶点,但暗地里也得罪了很多人。

  高平陵事件,是一次众臣对曹爽不满的突然爆发,当然主角是司马懿,说起来这事儿也是真够偶然的。

  高平陵是曹魏的皇陵,当时就有人对曹爽说,你和你的兄弟们控制着朝廷和禁军,不能同时去高平陵,要不然有人到时候造反,把城门一关,你们可怎么办。

  说这话的人叫桓范,当时属于曹爽的亲信,在这次事件中被杀,后来他的子孙再次在东晋崛起,灭了司马家的朝廷,也算是为桓范报了仇。

  但此时的曹爽不听,非要和兄弟们一起出城,结果出事了,司马懿造反了,半胁迫半主动的郭太后,下诏废黜曹爽。

  事情到这里,仅仅是刚开始,此时曹爽手里有军队,关键是有皇帝在手,而此刻桓范还是大司农,掌握着天下的农业,只要曹爽跑去别的地方,那洛阳就是一个空城,有皇帝在手,随时可以调动大军,来平定叛乱。

  曹爽无知的本性终于暴露,他居然同意交出兵权,信了司马懿的鬼话,说是同意曹爽做了富贵翁,曹爽以为政治跟玄谈一样,这次输了可以再来,大不了做了逍遥自在的人。

  这就是二代和初代的区别,司马懿永远知道,生死只在一念之间,不能有任何的心存侥幸,这都是用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但是曹爽没有。

  交出军权之后,曹爽就彻底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了,曹爽是个窝囊废,但他连累的人可真不少,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张当以及桓范,以大逆不道罪都被诛灭三族,一场血雨腥风之后,司马家崛起,曹魏的政权落入了司马氏之后。

  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因为当时曹爽放弃了兵权,听信了司马懿的鬼话,他如果不交出兵权,肯定可以打败司马懿,因为他的手里有皇帝,要知道曹操就是这么干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