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出众的李恪为什么没被李世民重视?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42年,太子李承乾被唐太宗废黜,发配黔州。

  而继其太子之位的是他的同母弟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那么李承乾之后,为什么李世民会将太子之位给了软弱平庸的李治,而不是更为优秀的李恪呢?

  其实,原因主要有四点。

  嫡庶尊卑有别。

  众所周知,李治是长孙皇后所出,是中宫嫡子,而李恪是妃妾所生,算是庶出。

  嫡庶有别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可谓是根深蒂固,向来是主张立嫡不立贤。就拿晋武帝来说,其英明一世,可最后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还不是犯了糊涂,立了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

  难道晋武帝不知道司马衷是傻子吗?当然知道,可是他也知道司马衷是皇后所出,是中宫嫡子,所以就算知道司马衷是傻子,他还是立了司马衷为太子。

  而现在看李治,他是堂堂嫡子,又不傻不痴的,所以李世民出于各种因素考虑自然会选择他为太子,而不是庶出的李恪。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了,并不是说嫡长子继承制就完全必须得遵守!

  太子无德,照样可以换人,司马炎当年也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昭是嫡子这一调。杨皇后那里也给了他很大得压力,再加上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炎有点想隔代传。

  除非是在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立下了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那就没办法了。如果不遵守那就是违背祖训,是国本之争。当年万历皇帝没少为这事儿生气,他想立小儿子福王,但无奈其非嫡非长,和大臣争了许多年,最终还是放弃了。

  然而李世民不一样,他没那么大压力,毕竟自己都不是长子!

  那么他为何还是坚定的选择了李治呢?那就是后面这三点了!

  李恪身上有前朝血脉。

  大家都知道,李唐天下是从杨家手里夺过来。

  所以,李杨两家本就有着莫大的仇恨。前朝的余孽向来是为当朝所不能容的,而李恪的母亲恰恰是前朝公主,而他李恪就是前朝亡国之君隋炀帝的亲外孙。有这层关系在,试想唐太宗李世民又怎么可能会把皇位传给李恪,立他为太子?

  从李恪的名字“恪”字就可以看出来,李恪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与李家皇位无缘了,李世民给他取名“恪”就是在告诉他要恪守本分,安心做个皇子,不要非分妄想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李家天下,是不会传给你这个流着杨氏血脉的人的。

  所以,李世民宁愿选择软弱的李治做太子,也不愿选优秀但却流着杨氏血脉的李恪。

  李世民为了保全自己的骨肉,避免儿子们自相残杀。

  我们都知道李恪确实是很优秀,也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最像他的人,相比起软弱平庸的李治来说,确实要优秀很多。按理废了李承乾后,应该立他为太子才对。

  然而正因为李恪的优秀,颇像李世民,才会让李世民彻底断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别忘了李世民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那可是经过了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而得来的。

  因此,他深深明白皇位的诱惑力有多么大,亲情在权利面前有多么卑微,所以,身为父亲的他,当然不希望兄弟相残的戏码发生在他的儿子们身上。

  李恪虽然优秀却过于狠,刚断。而李治虽然软弱平庸,却生性仁厚。

  李世民曾说过:“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由此可见,李世民非常认可李治的仁厚善良。

  所以,李世民才会立他为太子,继承大统。因为他知道这么一个仁厚的人上位后,一定会厚待自己的兄弟。

  而要是李恪上位,到时候会如何对待他自己的兄弟又有谁会知道呢?

  外戚

  李治乃是长孙皇后所生,其背后乃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整个关陇集团,这是一股极大的势力。特别是长孙无忌,凌烟阁第一功臣,大权在握,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肯定是要支持李治这个外甥的。李承乾被废后,是长孙无忌坚持将李治推上了太子之位。

  而期间李世民因李治过于软弱,曾有心易储,可是又被长孙无忌给阻止。

  有这样一个舅舅,李治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了!

  以上四个原因就是李世民为什么会把太子之位给了李治而不是更为优秀的李恪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