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作为国学大师,陈寅恪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陈寅恪怎么读,尤其是最后一个字,让大家陷入两难境地,为了能提高大家对陈寅恪的了解,特整理出来陈寅恪的正确读音以及陈寅恪的生平事迹等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陈寅恪的拼音是 [chén yín kè] 恪,读作kè。汉字基本字义是恭敬,谨慎:如:恪遵,恪守,恪慎。 陈寅恪名字来历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生时祖母黄夫人以其生值寅年,取名寅恪,恪为兄弟间排辈。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北京大学任教的王力先生曾说“这字本来应该读“kè”,但在陈先生的名字中,大家都读què,所以我也跟着这么读了”。…… 把恪读作què,其实是一种方音北移后的变异,就是说,在南方一些省份(如四川、湖南……),“恪”字是读quó音的,因普通话(当年叫“国语”)里无此音,所以到了北方,便有人想当然地把陈先生称为“寅què”了。于是就因袭相承,成为习惯。因属“细事”,包括陈先生本人在内,无人去作深究。 但这其实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笔者曾就此事请教过一些当年接近陈先生的人士,我的所谓“结论”就是根据他们的答复得出的。如人民大学教授李光谟先生(前清华国学院李济先生的哲嗣)在一封给笔者的信中是这样说的: ……“恪”字的正音,按规范汉语自应读作kè,这一点大概是没有疑义的。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陈寅恪博学多才,却也是个怪才,作为官、富三代,他不像公子哥一样喜好玩乐,最大的爱好竟是读书。 后来游学23年,学贯中西、融汇古今,通晓20多种语言,读过十多所名牌大学,随便一所拎出来都够分量,他却一个学位都没有,文凭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张废纸。他追求的是真正的学问,哪里有好学问他就去哪拜师。 他说:“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所以在每所名校他都能以天才而闻名。 著有《陈寅恪集》、《书信集》、《诗集》、《寒柳堂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延伸阅读: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