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约生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字熙止,又字忧庵,浙江绍兴人,13岁考取秀才。21岁游通州时,遭到当地土豪侮辱,姚启圣游说清军,声称愿以家财充军,被任命为通州知州,上任后,即处死土豪,再弃官而逃。
有一次他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两个女子,他对清兵先是好言相劝,然后夺刀杀死两名清兵,并护送女子还回,他不得已逃匿江湖。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入旗籍,隶属汉军镶红旗。1663年(康熙二年),八旗乡试,姚启圣考中举人第一名,被任职为广东香山知县。1668年(顺治七年),新任广东总督卢兴祖揭发平南王尚可喜等广东官员走私澳门,而且大多从香山县境出海。清政府以”擅开海禁、私通澳夷”的罪名将姚启圣革职并判处死刑。后来遇大赦,在广东经商为生。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次年,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王尚之信也分别于福建和广东叛清。郑经派人从台湾渡海而来,在福建招纳归部。清政府急命康亲王杰书南下浙江,指挥东南平叛军务。姚启圣捐资募兵数百人,投效康亲王,得以复任诸暨知县。姚启圣善于揣摩康亲王的意图,屡献奇谋,亲王非常器重他。1675年(康熙十四年),因军功升为浙江温处道佥事。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清军击败浙江、江西境内的耿精忠部队,分几路进入福建。姚启圣为清军前锋,耿精忠见势不妙,想要投降清朝,但又担心清政府不会接受,所以犹豫不决。姚启圣单骑到福州劝降,胸藏韬略,议论恢闳。耿精忠瞻其风仪,深为折服,说:”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于是决定投降。从此,福建清军得以全力对付郑经,姚启圣以功升福建布政使。
1677年(康熙十六年),姚启圣随清军先后收复被郑经部占据的邵武、兴化、泉州和漳州等地,兵临广东潮州。据守潮、惠的郑经大将刘进忠派陈文弢谒康亲王,窥探虚实。姚启圣与陈文弢有旧交,合谋招抚刘进忠。六月初六日,刘进忠率部剃发降清。下半年,吴三桂将领韩大任在江西久攻不利,突围到汀州,准备下海投靠郑经。姚启圣认为韩大任是骁将,更不可以让他成为敌方将领,又单骑到他的军营进行劝降。1678年(康熙十七年二月),韩大任降清,姚启圣选其精锐2000人作为亲军。
同年春,郑经用刘国轩、吴淑、何佑等统兵反攻,连战全胜,在海澄围困住了清军主力。福建总督郎廷相见势不妙,要求康亲王急调姚启圣部来援救,表示让位于他。六月,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解海澄之围。没过几天,海澄食尽城陷,3万清军全部被歼,形势极为严峻。姚启圣连上十疏,请调各路大军赴援,并密陈郑经所以能在福建唐突,是因为福建人为他所用,建议应当先稳定福建民心,敌将自退。康熙帝看到后非常高兴,对诸阁臣道:”现在闽督得到了合适的人选,贼可平矣。”特降玺书褒扬。
同年七八月,姚启圣遣兵间道收复平和、漳平,并调各路援军逼近泉州。九月,刘国轩放弃泉州,集中兵力转攻漳州。姚启圣和耿精忠等合兵8000人出城迎战,冲破刘国轩的营垒,俘斩4000余人,扭转福建战局。姚启圣率部乘胜进攻,连克长泰、同安,刘国轩退守海澄。鉴于海澄与厦门、金门、海坛相首尾,不可猝下,姚启圣先后派遣张雄和黄志美到厦门与郑经议和,都没成功。年底,姚启圣奉命在福建再行迁界。于是,”上自福宁,下至诏安,赶逐百姓重入内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在界线上安营扎寨,严禁百姓提供物资接济郑军。
1679年(康熙十八年)春,姚启圣在漳州设立修来馆,专门招抚郑氏官兵,凡来投诚者一律发给银牌以示奖赏。有官职的上报吏部以原职起用,有逃走再来冒领奖赏者也不追究。两年内,共招抚明郑官员5153名,士兵35677名,或就地入伍御敌,或随行征剿,推心置腹不疑,异于郎廷相之怀疑闽人而不敢用。姚启圣奏请复设福建水师提督,统一指挥各地水师;又与巡抚吴兴祚造船300艘,用投诚的郑氏官兵充水师员弁,很快组成2万余人的水师队伍。
1680年(康熙十九年二月),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舰队攻克海坛,姚启圣等也督师收复海澄,并乘胜渡海,收复金、厦二岛。郑经仅率千余残兵逃回台湾。当时,郑经的水师主力在朱天贵率领下仍聚集于铜山,有船300艘,人员2万多。姚启圣急忙派人赶到铜山招抚,朱天贵率部投诚。姚启圣以功升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姚启圣勤于公务,事无大小皆亲自处理。入闽时年54岁,发浓黑,两眼如炬,任总督后,仅3年时间,鬓发皓白。姚启圣除处理军务外,也关心地方行政。当时,大批八旗兵驻扎福建,经常骚扰居民,”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恶叱咤。稍不如意,箠楚横至,日有死者”。姚启圣蒿目伤心,在郑经退至沿海岛屿时,就上疏要求调回八旗军队,及至厦门克服,请益力,终将大部旗兵调离福建。旗兵撤离时,将驱使被虏掠的2万余名百姓同行,姚启圣又以重金贿赂康亲王,请其下令:”军中敢有挈归良民男妇者斩。”并出资30万两银子,赎回被掳百姓,让其回乡。在收复沿海岛屿后,即请”开海界,复民业”,以使闽人重获”耕渔衣食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