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始皇宠臣

赵高,是 秦始皇身边的一个太监,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份卑微的人,却改变了历史,他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大秦帝国转瞬间给断送了。按照秦始皇的设想,自己是始皇帝,往后的大秦基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万世不变。但他做梦也没料到,因为这个自己宠信的太监, 秦朝存在了仅十五年,二世即亡。

赵高本是王室疏亲,因其父亲触犯刑律被处宫刑,母亲也被连累入宫做奴婢。因此地位低贱。他兄弟几人自幼被阉为宦官,送入宫中充作内侍杂役,尽受歧视与虐待,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赵高赵高长得很高大,尤其膂力过人,能拉强弓,而且巧舌如簧,见风使舵,左右逢源。赵高从小就不甘心受人驱使,梦想有朝一日能为人上人。为此他苦心钻研显学(狱律),并写得一手好字,希望能为执政者所用。公元前222年,秦灭了赵国,因赵高通晓刑法,擅长书写篆文,因此被秦始皇任命为中车府令,管理皇宫车马。他的官职虽低,但甚得秦始皇的宠幸。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统一全国的文字,降旨将原各国繁琐而书写各异的大籀改为小篆,还曾经叫赵高写了一篇《爰历篇》,作为范文,并推行全国。

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最宠爱小儿子胡亥,赵高经过再三考虑,极力讨好胡亥,并挖空心思为这个花花公子提供游乐的方便,进而获得他的宠信。后来,秦始皇干脆让胡亥随赵高学习显学和书法,赵高便成了小公子名副其实的老师。

第二节 沙丘谋变

秦始皇雄才大略,朝纲独断,对一切持不同政见的和反抗自己的人一律施以酷法严刑,大公子扶苏因多次劝谏而激怒了他,被贬到上郡做监军,和大将蒙恬一起统率三十万军队镇守北部边境。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他安排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处理日常事务,命令左丞相蒙毅、中车府令赵高等随行。赵高还被授权负责保管皇帝的玉玺。二公子胡亥要求跟随父皇出巡游玩,得到了始皇的允准。在返回成阳的途中,由于旅途劳顿,到了沙丘平台时,秦始皇突染重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岁。临死前,为了安排皇位继承问题,他命令赵高写好给公子扶苏的“玺书”,命扶苏“与丧会成阳而葬”,命赵高把写好的“玺书”送到公子扶苏手中。

赵高心想,按西周以来的传统,长公子扶苏应当即位。可是,他要继位,蒙恬必然受宠,蒙恬与我有仇怨,我还有好日子过吗?因此,决不能让扶苏继承皇位。于是他利用掌握玉玺的大权,扣压了秦始皇的遗诏,想串通胡亥、 李斯,篡改遗诏,矫诏立胡亥为帝。他便找到胡亥,对他说:“皇上今已仙逝,遗昭未言诸公子哪个继位,却只给扶苏一封诏书,看来扶苏就要即位称帝了,而您呢,没有封地,形同百姓,将来会怎样?”胡亥说“事到如今,只能顺其自然了。”赵高见状继续煽动,告诉胡亥现在谁当皇帝还不一定,只要你愿意,我、你加上丞相李斯就可昭告天下,你是合法继承人。赵高的话让胡亥兴奋不已,但他还是相当忧虑,怕天下人说他篡夺皇位,不忠不孝,没有才能,即便得到皇位,众大臣们也不一定能对他心服口服。实际上,赵高还是把胡亥给说动了,因为胡亥的话中已经流露出称帝之心,但有碍于血统亲情。于是,赵高又旁征博引,极力煽动,最后胡亥便半推半就答应了。

赵高又紧紧抓住李斯想极力保住功名利禄的心思,向他发起软硬兼施的进攻。他找到李斯,把发动政变的事 直言不讳地和盘托出:“先皇临崩时仅给长公子扶苏留下一封诏书,命他速归成阳主持丧礼,继位为帝。这封信至今还没有发出去,始皇帝去世了,这事其他任何人都不知道。现在,先皇的玉玺以及留给扶苏的遗诏都在小公子胡亥手中。确立谁将继承皇位,全在你与我审时度势了。怎么办?请丞相定夺。”

李斯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乱政的事,他认为这不是他们做臣的考虑的。他顿时大惊,斥责赵高。赵高对李斯的话并不介意,继续展开他的如簧之舌,将李斯跟蒙恬比较,认为李斯处处比不上蒙恬,公子扶苏也跟蒙恬关系最亲近,要是扶苏继位,必定以蒙恬为相。而且当初李斯全力主张焚书坑儒,秦始皇很赏识李斯的想法,极力推行,但公子扶苏就是不同意,劝谏过几次秦始皇,把始皇惹怒了,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遣到边远地区领兵。扶苏对此事耿耿于怀,绝对不会让李斯好过。而其极力推荐胡亥,认为胡亥为人仁慈宽厚,敬重贤士,他继承皇位,未尝不可。李斯深陷矛盾之中,但仍说遵守先皇遗愿。

赵高容不得再拖延下去,索性甩出最后的杀手锏,说:“如今胡亥已掌生杀大权,丞相可得当心,采纳我的建议,可世代封侯,富贵延及子孙后代;否则,满门抄斩,祸灾殃及子孙,这是多么令人寒心的事啊!”李斯想起自己一生所建功名,一时失势便可能化为灰烬,最终屈服了。李斯在关键时刻,一念之差,与赵高一起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从此便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上。

赵高与胡亥、李斯三人合谋篡改了始皇的遗诏,把招扶苏还京继承大业的诏书,改为斥责扶苏监军北方“无尺寸之功”,“为人子不孝”,令他自尽,同时将蒙恬赐死。矫诏完成后,加盖皇帝的玉玺,随后严加封缄。赵高还特选派一名亲信,命他将“密诏”急速送到上郡交给扶苏。扶苏面对诏书,失声痛哭。他反思一生,并无大错,父皇竟如此绝情,自己无脸苟活于世止,于是,就要拔剑自刎。然而大将蒙恬,文韬武略过人,见到后很生疑,连忙上前劝阻扶苏。他认为这事很蹊跷。始皇还在外面巡视,太子都没有立,在这种情况之下,让扶苏领兵三十万驻守要地,应该是十分信任的。现在只看到一个使者,单凭他一面之辞,不问青红皂白就要自杀,不是太笨了吗?他向扶苏提议,写一封回信给皇上问清楚了再作打算。扶苏是个极有孝心的人,见胡亥派来的使者在催,便依照“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道理,便自杀了。扶苏死后,蒙恬并不信,不肯自杀,将兵符交给了王离,甘愿随同使者被押解到阳周地方狱中,待机申诉,等候发落。

扶苏的自杀,蒙恬的下狱,让赵高感到心头大患顿时解决,实现计划的最大障碍消除了。但要顺利让胡亥当上皇帝,还须要严密封锁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回到咸阳再说。为了掩盖真相,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首先是亲信太监驾车,始皇帝的灵柩仍放在御车之中。每到进餐时间,照常呈上食物。群臣有事上奏,一如往常禀报。还选派心腹太监假扮皇帝,在御车上批览、答复臣僚的奏章,这种精心安排相当缜密,只有几个当事的人知道。当时,正是盛夏酷暑,始皇帝的尸体已经发臭。为掩盖臭味,赵高命侍从弄来了一车鲍鱼,鲍鱼车紧随皇帝的御车行驶,鲍鱼腐烂后散发出腥臭味,随从们虽感到臭不可闻,但皆知是皇上命令这样做的,谁也不敢多言。一到咸阳,赵高等发布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同时宣读了胡亥继位的“诏书”,并举行了隆重的丧葬仪式,葬礼结束后,胡亥继位,即秦二世。

第三节 剪除异己

胡亥继位之后,赵高因为有功,被封为郎中令,直接控制宫廷禁卫军。赵高知道胡亥继位根基不牢,难服众臣民。为了使人们深信胡亥是始皇帝亲选的继承人,赵高把胡亥打扮成最大的孝子,并打出按先皇遗诏办的方针。秦始皇生前曾动用刑徒七十万人修阿房宫,建骊山墓,都还未完工。胡亥以子不改父道为名,更大规模地大兴土木,又增派北方戍卒修骊山陵,并增加征徭,把人民推向了绝境。

赵高为了擅权,拼命铲除异己。他的屠刀,首当其冲的是蒙氏兄弟。蒙氏家族是为秦朝统一天下立过汗马功劳的世代功臣望族。蒙恬率大军于边关,不仅北逐匈奴,还监修了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蒙毅则是始皇帝的重要谋臣,官至左丞相。沙丘之变时,蒙毅已受命外出代皇帝祈祷未归,没能及时识破和制止赵高的政变阴谋。沙丘之变后,蒙氏兄弟先后被囚禁,赵高乘机报私仇,用毒酒把蒙氏兄弟毒死。

对赵高来说,秦始皇的其他儿子也是他独揽大权的障碍。原本,胡亥是小儿子,他的哥哥们对他当皇帝都心存不服,赵高便以斩杀和车裂等方式,一次就除掉了始皇帝的十二个儿子。这样一来,除李斯外,秦始皇时期的所有的功臣、大将及诸公子、公主都被杀光了。连原来在始皇帝身边的近侍小臣,如中郎、外郎、散郎,也都一一处死,没有一个幸存者。

赵高诛灭异己之后,腾出了许多重臣大将的空缺,安插了自己的亲信,他把弟弟赵成安排在了从前的位置,中车府令,掌握皇帝的动向,又间他的女婿闫乐当上成阳令,控制着军政要地。

赵高为了避免大臣们在秦二世面前说自己的坏话,防止胡亥与外界接触,便于自己把持朝政,他就欺骗胡亥说:“现在皇上年少,还不是老臣们的对手。如果皇上亲自临朝,与大臣们议事,说话不妥当,岂不受人耻笑?皇上不如在深宫中及时行乐,朝中大事小事就交给我赵高传达,向你汇报。这样,陛下不与群臣见面,使诸臣莫测高深,大家敬畏陛下如神明,你就成了一个圣明君主了。”秦二世正愁政务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享乐,于是立即采纳了赵高的意见。从此,赵高掌握了全部政权,二世常居内宫只听赵高一人的汇报,他与朝中治事大臣的联系完全被赵高阻隔开来,连丞相李斯都见不上秦二世的面,都要通过赵高来传达。

实际上赵高已经控制了整个朝廷,胡亥只是一个十足的傀儡皇帝,对外事一点都不知道。但李斯这时还任丞相,手握重权,也成了赵高的眼中钉。有一天,赵高特意找到李斯,假惺惺地为秦室着想,告诉李斯,现在天下大乱,他很想劝皇上不要急于修建阿房宫,但他觉得他自己的分量不够,说的话胡亥听不进,希望李斯能劝谏胡亥。李斯不知是圈套,还以为赵高真关心国事,一心为了朝廷,于是高兴地答应了。但因李斯很难见到皇上,赵高就答应负责通报。于是,他瞅准二世与嫔妃玩耍在兴头上时,派人通知李斯进见。李斯不知是计,还真以为二世有空闲召见他。玩得正有兴致的二世,接二连三地听到丞相立等求见,大感败兴,极为恼怒地说:“朕有空闲时,不见丞相求见;朕难得有今天这样的时候,丞相偏偏立等奏事,这不是故意要与朕唱对台戏么?”赵高便趁机大进谗言,诬陷李斯因为参与沙丘政变,却没有得到升迁,心中不满,正指使自己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与山东群盗暗中往来。二世听了大怒,命人将李斯等人监禁。李斯自认为德高望重,且无劣迹,极力辩解。赵高收捕了他的三族,使人用尽酷刑,逼李斯承认与李由通敌谋反的事。开始,李斯不肯承认,但经过严刑拷打,最后不得不屈打成招。李斯还心存幻想,认为皇上必会派人复查。赵高早留有后手,怕二世派人复查,李斯翻供,便派心腹装成御史,轮番复审李斯。李斯误认为是二世派的,便喊冤叫屈,苦苦申诉。而这些假御史为的就是试探李斯是否真的认罪,见他仍不改口,严刑拷打的更厉害,折腾得李斯生不如死,只想一死完事。当秦二世派员复审时,李斯还以为是假御史,就“供认不讳”了。调查李由通敌的罪行的使者到达三川时,李由早已血洒沙场,为秦王朝捐躯了,赵高就对胡亥说李由于反抗,已经被就地正法了。公元前211年,农历七月,距沙丘之变仅仅一年,李斯就被判腰斩,诛灭三族。赵高取而代之,当上丞相,更是权倾朝野。

第四节 指鹿为马

因为赵高是宦官,所以在他当了丞相之后,他还能出入禁宫,人称“中丞相”。这时赵高更加胆大妄为,连秦二世也成为他的手中玩物了。诡计多端的赵高,为了检验一下人心的向背,以便进一步清除异己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导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以此作为篡夺皇位的一次心理测试,为以后篡位作准备。

公元前211年,农历八月的一天,秦二世坐在宫殿上接受百官朝拜。赵高命令侍从牵来了一头梅花鹿,二世感到新奇,也很喜欢。赵高当着百官的面,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一匹宝马,今献给陛下赏玩。”二世失声大笑:“丞相搞弄错了,这哪是马,分明是一头鹿嘛!”赵高一脸威严,不容置疑地说:“这是匹马!”秦二世一时也没了主张,望着满朝文武百官问:“众位说说,这怎么会是马呢?”众大臣平时都尝过赵高的厉害,有些人缄口不语;但大多数与赵高附和,谎称是马;只有个别人说是鹿。秦二世听大多数人都说是马,反而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才误把马看成鹿。便叫来宫中太卜,让他占卜吉凶,那太卜早已受到赵高的指示,哪敢说实话,只好哄骗胡亥,告诉他是因为他在祭祀天地的时候,没有斋戒好,才出现了问题,导致鹿和马都不能分清楚。应该到上林苑去严守斋戒的礼仪,才能祛病免灾。胡亥听了,赶紧依此从事。

那些在朝廷说是鹿非马的臣子都被赵高杀了。从此,人人缄口不语,看他眼色行事,任他为所欲为。

第五节 秦宫政变

但由于秦二世的暴政,农民起义的队伍不断涌现,继陈胜吴广之后,各国贵族都先后起兵反秦,据地称王,连函谷关以外的氐族人也都纷纷秦始皇陵陵园加入反秦的行列。随着秦朝军队的土崩瓦解, 刘邦所率领的起义军乘势攻入了武关。赵高知道秦朝即将灭亡,就想趁乱篡夺皇位。于是他与赵成、闫乐等人议定:让赵成利用可随意出入宫廷的便利作内应,令闫乐派人装扮成起义军,同时在望夷宫中散布起义军攻入京城的流言。然后闫乐以此为借口追捕“义军”,直逼秦二世所在的望夷宫。谋乱的队伍一到达宫门外,立即将护宫的卫兵首领绑起来,并高声责问:“强盗进入宫门,卫士为什么不加抵挡?”闫乐闯宫情急,也不等卫士辩解,一阵乱刀杀了那些卫士,闯入宫中。已在宫中的内应赵成见援军已到,引着闫乐的兵士直捣秦二世的御座。他引弓发箭,正中秦二世身旁的帏布,胡亥大喊卫士抵抗,平时那些前呼后拥的侍从们早已溜了,只剩一个年小的太监,木鸡似的呆在胡亥的身后。胡亥十分愤怒,斥责小太监为什么不早告诉他这种事。小太监看死到临头,也没有什么惧怕的了,便告诉胡亥,平时都处在赵高的淫威下,根本不敢说话,如果说话早被赵高杀了,也活不到今天。

这时闫乐率兵已经冲到胡亥面前,指着胡亥的鼻子大声斥骂,说他骄横无道,滥杀无辜,是个昏君,逼得天下造反,现在要为民除害。秦二世战战兢兢,说他很想见见赵高,但闫乐没有答应。后来,他为了寻求活命,便做出了几次妥协,从皇帝到大臣,再到万户侯,到最后愿成为平民,都没被允许,并被告之是赵高要他死的,最后无奈,他便自杀身亡了。

赵高听到闫乐回报胡亥已死的消息之后,十分得意,他把皇帝玉玺佩在身上,坐到皇帝位子上。那些远离赵高的文武百官,不知是惧怕,还是不敢抗议,个个敛声屏气,沉默不语。赵高心中慌乱,不敢正视文武百官,在龙椅上如坐针毡。他只好让出帝位,扶立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继承人。赵高听说山东土地已经被起义军占领,已不为秦国所有,秦国的地盘已经越来越小,只能称秦王。于是便召集了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宣布诛杀二世,废掉帝号,立子婴为王。赵高这时仍然以丞相自居,企图想缓和一下气势,等候时机成熟再次篡夺王位。

子婴是秦二世哥哥的儿子,他知道赵高心狠手辣,虽然把自己推上了王位,但那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接下来便是要对付自己。为了自保,他便同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贴身太监商定了铲除赵高的计划。原来赵高要子婴斋戒五日后才能正式到庙堂接受玉玺,正式即王位。等到斋戒沐浴的日期到了,赵高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玉玺,正式登基。可是子婴一再推说有病,赵高多次派人去请,子婴就是不去。赵高急了,果然亲自去斋宫催子婴。赵高一进斋宫,子婴叫早已埋伏好的人一齐冲上,一刀就把他砍死了。事后,子婴登上秦王的宝座,当众宣布了赵高的罪状,诛灭其三族,赵高踏着尸山血海走进了自己挖就的坟墓之中。赵高虽然已被处死,但这时秦朝大部分土地已经失去了控制,百姓都已经离心,天下已经瓦解。秦王子婴即位仅四十六天,刘邦的军队就开进了成阳。秦朝正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