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迁和秦始皇皇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人物网小编一起欣赏。

司马迁为什么可以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他能取得一手资料罢了。

很多从《史记》文本中找答案,我就从时间线来说说吧。

首先,秦始皇什么时候修的始皇陵?是从他年轻的时候,他刚即位成为秦王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46年。始皇陵修道什么时候呢?一直修到他死也没修完,秦二世还接着帮他修了两年,差不多公元前208年左右。

其次,我们还要关注一个时间点,那就是司马迁是什么时候写的《史记》。

司马迁是公元前145年生人,活到了56岁。他是从元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开始阅读史料、准备写作的。

距离秦始皇陵修完,满打满算也就100年。

如果当初一个参与过始皇陵工程的人对他的孙子讲过这段往事,那么很可能到司马迁这个时候,他的孙子还活着呢。

等等,你可能会说,修始皇陵的人不是都被杀死了吗?他怎么给他的孙子讲?

第一,就算参与修陵墓的人都被杀了,他也不是一到那就被杀了,也得先干活了,那干货的过程中这么大的工程、这么多参与的人、还是在荒郊野地里,想做到完全封闭,一点消息也不泄露,大概不可能。

第二,就算参与的被杀,难道外围工作也被杀,附近村里的也被杀,工人,工程师,负责的官员,总有机会接触相对外围的人,这些人限制没那么严格,全被灭口几率也不大。

第三,纵观人类漫长的历史,大范围杀人灭口这件事,就不可能做到。根据墨菲定律,越想得到的就越得不到这一原则,那些“一定要消灭某一民族”的人,最后往往在自嗨。

最后说下司马迁为什么能那么详细的描述,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其实就是时间线的原因。

他的时代离秦末不是太遥远,还能找到大量的史料记载、人证物证,换句话说,他离信息源头更近一些。

如果说本人讲述,亲历者的记录是一手材料,而转述是二手材料,直接或间接的传说是三首材料……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不知道几百手材料。

因为这个时间线,司马迁有着叙述上的优势。

你离发生的时候更近,就会更接近与事实。

他当时看到的始皇陵的地形,一定比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准确,因为我们之间隔了2000年的沧海桑田,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不止多少河流改道,多少山峰被岁月削去棱角。

而当时司马迁访问过得人,看过的笔记素材文章,现在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

在没有却确凿考古事实的时候,我们就姑且信之吧。

不过在没有看到始皇陵真容前,一切还是未知,也许他说的全然不对也有可能。在特洛伊遗址被考古学家发现前,欧洲的历史学家一直认为特洛伊之战是个神话,只存在于荷马的想象中,结果啪啪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