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公元前342年,齐魏马陵之战,魏国大将庞涓兵败战死,齐国乘胜追击前后歼敌10万余人,并俘虏主帅太子申。自此战后,魏国从中原霸主地位跌落,一蹶不振,而齐国则乘声望日隆之势,挟战胜雷霆之威,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 国力数一数二的强国。

与此同时,元气大伤的魏国再也无力独自阻遏秦国向东方扩张的脚步。秦国在商鞅变法的作用下,乡邑大治,经济腾飞;内耕外战,国富民强,实力愈加雄厚,大有东进中原,逐鹿天下之志。

盖四方诸国,犬牙交错,参差不一。然马陵一战,棋局渐朗,形势渐分,东西双雄,南北并弱。若于战乱纷纭,群雄并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国与国固非恒有敌军盟友,唯利益首要。

于此,纵横家为求高官厚禄,应运而起,散入诸国,皆游说君王纵横捭阖之策,强则连横攻弱,吞并土地,弱则合纵抗强,抱团求存。

何为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乃是战国中期,在诸国斗争日益激烈,冲突加剧的形势下,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一种外交辞令和军事政策手段。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意思是赵魏韩三晋北连燕国,南连楚国,纵列联盟,用于阻止强国兼并弱国土地。

连横即是‘事一强以攻众弱’,意思是秦国或齐国两大强国拉拢一些国家进攻弱国,从而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魏国自战败后,为了避免遭秦、齐东西夹攻,不得不采取缓兵之策,魏惠王接受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的策略,并在公元前334年发起徐州相王之举,魏齐双方订立了同盟条约,互相尊对方为王(在此之前,各国都是分封诸侯国,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此为无视周王权威,僭越之举)。

徐州相王之后,齐魏两国关系虽然得到缓和,但西方秦国却趁魏失势,命令大良造公孙衍(又名犀首)连续对魏发起进攻。此时魏国精兵凋敝,良将不足,屡战屡败,无奈魏国只能被迫割让阴晋之地,以求修好秦国。

秦得阴晋,东进战略的最后一颗钉子被拔除,秦惠王喜不自胜,下令将‘阴晋’改名为‘宁秦’。不久,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

公元前330年,秦魏雕阴之战,公孙衍全歼魏军,斩首敌军四万五千人(一说八万),并俘虏魏国主将龙贾,自此河西之地大片沦为秦国所有。

秦败魏之后,魏惠王便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以求喘息之机。公孙衍本是魏国阴晋人,于是他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暂和,进攻别的国家。

当此之时,张仪入秦。张仪也是魏国人,曾拜于鬼谷子门下(待考证)学习纵横之术,早年因为家境贫寒,身处落魄前往楚国游说,但楚王并不待见他,于是楚国令尹将他收为门客。

有一次,令尹家中丢了一块名贵玉璧,由于张仪人穷势短,因此被众人横加诬陷窃玉之名,令尹也怀疑是张仪所偷,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将他打了个半死。

他妻子又心疼又埋怨道:“你若不读书,不去谋求高官,怎么会受此等委屈?”张仪张开嘴巴,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只要我舌头还在,那就不愁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