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除了记录历代的名臣名相,更为人称道的是《刺客列传》中涌现出的以荆轲为代表的刺客形象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中国文化。

从秦汉时期的游侠郭解,到魏晋曹植歌颂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再到大唐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都是在歌颂荆轲这样的侠客志士,以及燕国贤太子丹最后自杀的悲壮。

甚至到了近现代,我们熟知的金庸、古龙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其实最早也可以算到《刺客列传》这个源头上。

但是在中国另一部著名的经典典籍《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大骂荆轲只是个盗贼,而燕太子丹是燕国的罪人,这是为何呢?

司马光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后写了一大堆的评论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史为鉴先把原文列在下面,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的原文:

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

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资治通鉴-秦纪-第二》

首先,司马光指责的是刺杀秦王的主使者-燕太子丹。

燕太子丹当人质的时候在秦国受了不少委屈,于是偷偷跑回燕国就想着为自己雪恨报仇,这才有了荆轲刺秦的故事。

但是随着荆轲的失败,燕太子丹反而加速了燕国的覆灭和自己的死亡。于是司马光很尖锐的指出燕太子丹是一个“轻虑浅谋”之人,为了自己一时之快,根本不考虑当时的国际形势。结果导致燕国灭亡,太子丹可以说是罪魁祸首,根本不能称之为贤明。

其次,司马光指出真正贤明的人应该如何应对太子丹这种情况。

司马光提出了四个办法“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

也就是对内选贤任能,让有本事的人当官;治国理政要有礼,也就是有规矩、有章法;对老百姓要怀有仁慈之心,让老百姓能活下去;对外要讲究信誉,不能朝令夕改。

但是做到这四点真的能达到外敌入侵的时候“触之者碎,犯之者焦”吗?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指出司马光的不足之处,缺少技术的进步和强有力的军队,只做到仁是万万不够的,看看如今的世界局势,丛林法则在如今世界依然是西方世界尊崇的理念,空口说仁,别人谁会相信的呢?

其实这四点可以说是儒家治国理政的基石,无论哪个朝代,只要涉及治国理政,你说这四句都是绝对政治正确的,没有人敢反驳的。这也是历代儒生对于君主的最高期望,司马光希望历代皇帝都能吸取太子丹的教训,不要干出暗杀对方这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