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是如何改变大明王朝和后金的命运
萨尔浒之战以大明王朝围攻后金开始,努尔哈赤也组织后金兵力对明朝的围攻进行自卫反击。萨尔浒之战是明清两朝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从此决定了大明王朝和后金的地势范围。萨尔浒之战上,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队连破3路明朝军队,歼敌5万,并且缴获了大量的军事物资,为日后后金军队进攻中原打下基础。萨尔浒之战,后金以少胜多,掌握战略主动权,明朝军队大败,退守辽西,陷入被动状态。
1618年四月宣布与明朝为敌的努尔哈赤偷袭辽东各堡,辽东巡抚李维翰命张承胤率军1万前往镇压,结果全军覆没。七月,后金军攻入清河堡(今辽宁本溪)等地,掳掠人畜30万,获马9千匹、甲7千副,终于惊动明廷,明廷决定彻底消灭后金。此时明朝驻守辽东兵力6万,除去各处城堡驿站布防的守军,能野战的有2万余人。
1618年12月,任命原辽东巡抚杨镐为辽东经略,从全国各防区征集士兵援辽,并咨文朝鲜、叶赫,合力征讨。拼凑了一只8万人的野战军,还有6万驻防军,这是一支在数量上与装备上都是压倒后金的大军。当时后金总兵力约8万,可以出动6万人野战。
明朝军队原定1619年3月21日出师,由于财政状况不佳,朝廷官员不断督促杨镐出兵。杨镐决定提前于2月21日出征,遭到出军将领的质疑,最后决定于2月25日出师。
2月28日,杜松率领的2.9万人西路军到抚顺关稍作休息,一日内冒雪急行百余里,2月29日直抵浑河岸,此时杜松得知后金兵约1.5万人正于铁背山上的界凡城修筑防御,企图阻挡明军前进。界凡地位极度重要,杜松便将大军兵分二处,分2万人于萨尔浒山麓扎营,3月初,杜松亲率轻装1万人渡过浑河,进攻界凡城下以北的吉林崖。渡河时,后金毁坝放水,淹死许多明军,辎重没有过河,这明显削弱了过河明军的战斗力。
马林率领的2.2万人北路军得到杜松军战败的消息,把军队一分为三,转攻为守。马林主营退守在萨尔浒西北三十余里富勒哈山的尚间崖,命潘宗颜等驻守斐芬山,用战车围起来挖了战壕。派参将李希泌率军援助留驻于斡浑鄂谟湖的西路军杜松辎重营的龚念遂部,三军成犄角之势,严营坚守,期望能抵住后金兵的进攻和等待叶赫军到来援助。三月初三清晨,后金军三倍于马林军的兵力进攻马林,见明军亦是分兵立营,于是决定各个击破,先攻龚念遂营,围潘宗颜营,使之不能往救,结果龚念遂营被突破。努尔哈赤转往攻打尚间崖马林大营,再攻潘宗颜营,结果北路军覆灭。此时叶赫部首领金台吉、布扬古领兵万人进至中固城,闻明军大败而退走。
后金3.7万骑兵,进攻萨尔浒的2万明军,以火器装备为主的明军,没有能够抵挡住后金人海战术骑兵的冲击,大营被攻破,几乎全军覆没。这是萨尔浒之战明军最大的一个阵营,2万人,也没有成功抵御优势骑兵的冲击。这显示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的明军火力还不猛,还难以抵御优势冷兵器骑兵队伍的快速冲击。也可能与缺乏统一指挥有关,率领西路军的杜松此时在争夺吉林崖。然后,后金军将攻打萨尔浒的兵力转移到吉林崖区域,与部署在吉林崖的兵力合击杜松明军,战至夜晚,明军点燃火炬,反让后金军能够从暗击明,使明军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刘率领1.23万东路军会同1.3万朝鲜兵,从东面宽甸堡进攻赫图阿拉。此路明军器械龃龉,无大炮火器,为四路中最弱的一支。此时的东路军全然不知西路杜松军和北路马林军已经败没的消息。努尔哈赤先派降顺汉人装扮成杜松军卒,诱骗刘孤军深入。刘督令兵马单列急进。三月初四凌晨,后金四万余人进攻东路明军,东路军大败。后金军再进击刘余部,后进攻朝鲜军,朝鲜军大败,剩余朝鲜军投降后金。刘是能征善战的老将,信息不灵,所率军队不多,失败也成必然。明军与朝鲜军队的配合很不好,各自为战,这可能是行军过程中的遭遇战所致,还没有来得及统一战斗。朝鲜军队是这次萨尔浒战役大规模投降的唯一一只军队。
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打败,伤亡者4.58万余人、文武官吏死者达310人,丢失马、骡、骆驼等兽2.8万余匹,损失火器大小枪炮2万余件,精英大损。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战略性轻敌,杨镐的愚蠢战略决策葬送了几万明军。任是谁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兵分四路,从不同路径到同一个地方战斗。这种决策明显的让明军送死。杨镐的兵分四路只能解释为高度轻敌思维,产生的迅速全面扫荡歼灭敌人的战略,这是一种缺钱导致的军事战略,是明军失败的根源。为了节省钱,它恰恰让你更耗钱。萨尔浒之战后,耗银巨大的辽饷成为明朝末期主要的财政负担,严重加剧了明朝的内部矛盾,成为诱引明朝内战或加剧明朝内战的原因之一。
此次萨尔浒之战,主帅的战略虽然是烂到不能再烂,但是明朝军队奋战到底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至少没有临阵逃跑的行为,身为中华儿女,就该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萨尔浒之战,明朝军队败得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