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

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割地要求;次年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条上所拟河北守御十二策。庆历五年(1045年)被排挤,出知郓州、青州(今山东益都)。时河北大水,难民四处流亡。富弼动员救灾,以地为食,募数万饥民为兵。

至和二年(1055年)与文彦博同为宰相,后因母丧罢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又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熙宁元年(1068年)入朝,宋神宗赵顼问他如何处理边事,富弼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认识到辽国委实强盛,西夏日渐壮大,与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劲敌。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再度复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又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拒不执行新政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临终前上书神宗割地于西夏,已达到修兵息民。谥号文忠。

北宋富弼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洛阳才子

富弼成名后,被誉为洛阳才子。当时范仲淹已经颇有名气,认识富弼后,对富弼大为赞赏,说他有王佐之才,把他的文章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晏殊。晏殊是奇才,不到20岁就考中进士,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名句。他一眼看出富弼有发展前途,就问范仲淹:这位洛阳才子可曾婚配?范仲淹回答:尚未婚配。晏殊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时晏殊尚有一女待字闺中,正托知贡举陈祥帮忙选婿。陈祥对晏殊说:我观富弼之文章气度,有宰相之才。范仲淹见晏殊喜欢富弼,就和陈祥从中撮合,富弼终成为晏殊的东床快婿。

自有主见

富弼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当时他已经27岁了,属于茂才异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后,他先到河阳(今孟州)任节度判官厅公事,接着到绛州(今山西新绛)p郓州(今山东东平)为官。几年后山东一带多有兵变,有些州县长官见乱匪势强,软弱无能,不但不去镇压,反而开门延纳,以礼相送。后来朝廷追究,派出工作组下来严查。

范仲淹坐镇处理这些事。富弼对范仲淹说:这些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竟然姑息养奸,形同通匪,都应定死罪,不然今后就没人再去剿匪了。

范仲淹则说:你不知道啊,土匪势强,远在山林,难以围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贸然围剿,只能是劳师伤财,让老百姓白白受苦罢了。他们按兵不动,以图缓剿,这大概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啊。

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脸红脖子粗地与自己的恩师争执起来。有人劝富弼:你也太过分了,难道忘了范先生对你的大恩大德了吗?原来,富弼考中进士后,正值皇帝下诏求贤,要亲自考察天下士人。范仲淹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人把富弼叫来,给他备了书房和书籍,让他集中精力写出对政事的看法,富弼因此得以被皇帝赏识。

可是,富弼回答:我和范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举荐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观点始终和他一致,而是因为我遇到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为要报答他而放弃自己的主张呢?

范仲淹事后说: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赏他,就是因为这呀。

富弼遇事有主见,不盲从,不随便附和别人,即便对天子也是这样。

富弼拒赏

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宋英宗登基后,将其父宋仁宗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宋英宗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宋英宗有些不高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东西又不值什么钱,你没有必要推辞呀!富弼恳切地说,东西虽然很微薄,但关键是额外所赐。大臣接受额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