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襄樊突破后宋军战线态势襄樊已失,宋廷大震!给事中陈宜中言襄樊之失,皆由范文虎怯懦逃遁。京湖制置使汪立信则言,上流吏民皆以襄樊之失,痛哭流 涕;谓其祸源,皆由范文虎及俞与父子。文虎以三卫长,闻难怯战。俞兴奴隶庸材,激叛刘整。因降文虎一官,逻单知安庆府,以张世杰督诸军代守郢州。俞兴子大 患除名,循州拘管。于是重新部署江汉、江淮军事。遂于是年11月,仍调返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袭知扬州,夏贵为淮西制置使兼知庐州,陈突为沿江制置使兼知黄 州。

  明年(宋威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7月,宋度宗崩。入宫议所立。众以度宗长子建国公是是当立。似道主立嫡子嘉国 公悬,时年方四岁,似道利其幼,以便专权也。显遂立,谢太后临朝称制。度宗为太子时,以好色闻。既为帝遂耽于酒色,崩年五十三。君耽于逸乐,权臣贾似道欺 君罔上,宋廷由是不振,外寇莫之能御矣。

  是月,汪立信移书贸似道,略谓:“今天下之势,十去八九。为今日之计老,其策有三:宜尽出内 郡之兵予江干,以实外御。算兵帐,见(现)兵可七十余万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为选兵五十余万。而沿江之守,则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而屯,屯有守将:十 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辄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长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刁斗相闻,既饷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之固。选宗室 大臣忠良有干用者,立为统制。分东西两府,以莅任得其人,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请礼而归之,许岁币,以缓师期。不二 三年,边运稍休,藩篱称固,生兵日增,可战可守。此中策也。二策果不得行,则天败我也。街壁与衬之礼(古投降礼),请备以侠。”似道得书大怒,遂罢立信, 而以朱孙为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凌府。(续通鉴卷百八十)

  当时宋元战争双方相对峙之战线,如下:

  一、东方面:宋水军活跃子胶州湾青岛等水面,与元之胶州(今山东县)对峙。

  二、准东方面:宋据扬州为总策源。前线东自海州(今江苏东海),涟州(今涟水县),淮安,至于盱眙之线。

  三、淮西方面:宋以庐州(今合肥)为总策源,前线兖自五河口(今安徽五河县南),濠州(今凤阳东北)、寿春(今寿县)、霍邱、固始(光州,今汉川县已陷于元)、大别山北麓、信阳之线。

  四、江汉方面:以辽陵为总策源。东自汉阳,经复州(今沔阳),郢州(今钟祥)、均(今均县)、金(今安康)之线。

  五、川蜀方面:以夔州(今奉节县),重庆府为策源。前线北自阑(今闽中县东)、蓬(今营山县西)、合(今合川县东、泸(今县)、叙(今宜宾)、嘉定(今乐山)、成都(咸淳八年,至元九年,公元1272,12月,收复)之线。

  全线与元军所据之战线,犬矛相错。宋沿江战略要点,则为建康(今南京市)、镇江、太平州(当涂)、安庆、江州(九江)、黄州、鄂州等地。

  二、襄樊突破后元廷乘势大举南征

  元征南都元帅阿术,既取襄樊,郎奉命东略淮东。盖元廷以取得江北之地,如约划江为界为满足,是时方有事予北方,讨诸扳王,尚无渡江之计也。

   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正月,阿里海牙上言于忽必烈,谓:“荆襄自古用武之地。汉水上流已为我有,顺流长驱,宋必可平”。阿术亦言:“臣 略地江淮,见宋兵弱于往昔。今不取之,时不能再,”刘整亦言:“襄阳破,则临安摇矣,若以水军乘胜长驱,则大江必非宋有。”元主趣召史天泽同议。天泽赞南 征之谋,并推荐安童、伯颜可为大将,都督诸军,可成事功。阿里海牙复言,大举南征,必分三路,旧军不足,非增兵十万不可。遂诏中书省签军十万以益之。(上 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

  元主南征决策已定,乃予是年3月,改荆湖淮西枢密院为行中君省,伯颜、史天泽(天泽至鄂,病笃,召还)

   并为右丞相?阿术为平章政事?阿里海牙为右丞。吕文焕为参知政事、行省事予荆湖。合答为左丞相,刘整为左丞、塔出、董文炳并参知政事,行省事于淮西。兵 共二十万南征。于是下诏其诸将曰:“爰自太祖皇帝以来,与宋使介交通。宪宗之世,朕以藩职奉命南伐,彼贾似道复遣宋京诣我,请罢兵息民。朕即位之后,追亿 是言,命郝经等奉书住聘,盖为生灵计也。而乃执之,以致师出连年,死伤相藉,系累相属,皆彼宋室自祸其民也。襄阳既降之后,冀宋悔祸,或起令图,而乃执 迷,无有悛心,所以问罪之师,有不能已者。今遣汝等水陆并进,布告遐迩,使咸知之,无辜之民,初无与焉。将士勿得妄加杀掠,有去逆效顺,别立奇功者。验等 第迁赏,其或固拒不从,及逆敌者,俘戳何疑!”(上引见多桑蒙古史,三卷二章)

  8月,史天泽又言:“今大师方兴,荆湖淮西,各置行 省,势位即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忽必烈从之,复改淮西行中书省焉行枢密院。天泽又以病,表请专任伯颜。乃以伯颜领河南等路行中书省,诸路并 听节制,伯颜,八邻部人,阔阔出之子,随军宗王旭烈兀西征波斯。因还奏事,元主留之,自右丞进左相,遂为南征元帅焉。

  时元四川总帅汪惟正亦上言,谓“蜀未下者效城耳。宜力攻临安。根本已拔,此将焉往?愿以本兵由嘉陵江下夔、峡,与伯颜会钱塘。”兀主以四川事重,勉之,盖留以牵制宋上流之兵也。

  元中害省又言,“江汉未下之州,请令吕文焕率其麾下临城谕之。舍彼知我善遇降将,亦策之善者也。”元主于从之,(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

  三、邓州战斗

  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9月,伯颜分军三道并进,自率主力军由襄阳沿汉水取郢州,初以吕文焕、刘整为向导。旋别命整自淮西出淮南,博罗惧由东道取扬州,监淮东兵。淮东西皆采牵制攻势,使宋在淮东淮西方面之兵,不得转用其他方面(川蜀方面亦然)。

   是月13日丙戌,伯颜自与阿术由襄阳入汉渡江,以吕文焕将舟师为前锋。当伯颜主力军自襄阳南下时,又分为三道而进:唆都将一军由枣阳哨司空山(今南漳县 西北与郧阳府—今郧县—接界),翟招讨将一军,由老鸦山(今南漳县南山最险隘)徇荆南,以牵制江陵方面之宋军。自与阿术率阿剌罕、张宏范诸军,水陆并进趋 攻郢州,旌旗廷袤,前后数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