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乱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就会受到众目睽睽的关注;猪长肥了,就会被送进屠宰场。
立了功,受了赏,出了名,当了权,陡然间成为秦国政坛上的新星,同时,也成了各派政治势力矛盾的焦点。他在帝太后宫中默默无闻地当面首的时代,没有人去关注他这样一个卑贱的人物,然而,到了他封侯建国红极一时的时候,他开始受到多方面的调查,终于被人秘密告发了。关于被告发的事情,有这样一个比较详细的故事。
据《说苑·正谏》的记载,的最终暴露,出于一次偶然的口角。得到帝太后的宠爱,在宫中骄奢淫逸,难免得意忘形。有一天,与宫中的侍臣们一起饮酒作乐,博弈游戏,发生了争吵。喝醉了酒的睁圆了眼睛,大声呵叱对方说:吾乃皇帝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是谁,老子是秦王的干爸爸,你这穷鬼王八蛋也敢和我争!一时间,大家都惊呆了,被呵叱的人赶紧溜掉,将此事告发。
与帝太后的私情,秦国朝野上下,宫内宫外,早就是风言风语的事情。秦王年幼,帝太后权大,大家心知肚明,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说,不捅穿,也就罢了。如今秦王长大,不检点,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帝太后的隐私,口吐狂言,自称秦王的干爸爸,实在是太不像话。以秦王宫廷的潜规则而言,太后养面首不是问题,面首张扬太后的隐私,这就是问题了,进而牵涉到秦王的声誉,这就更是问题了。于是,开始受到追查。他自己也实实在在地感到危险在临近,感到追查的方面多,来头大,不仅是对准着自己,更是冲着帝太后而来的。他开始和帝太后秘密商量对策,暗暗做应付不测的准备。
秦始皇的秘密秦王政九年正月,嬴政满二十二岁。当嬴政亲政的日期一天天逼近的时候,的危机感也一天天加深。四月,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冠礼,预感大难将要降临。盛大的雍城冠礼,王族大臣们都前往参加,首都咸阳成为政治空城,对被逼急了的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狗急跳墙,在咸阳发动了武装政变。
关于之乱,《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秦王政九年)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等败走。
根据这条记载我们了解到,秦王政九年,嬴政从首都咸阳来到雍城。雍城,地在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距离秦都咸阳大概有三百多里,是秦国的旧都,秦国先公先王的坟墓和宗庙很多都在这里,历代修建的离宫别馆也不少。嬴政来到这里,是要在宗庙举行冠礼。冠礼,就是成人礼,通过这个仪礼正式宣告长大成人。己酉这一天,嬴政正式行了冠礼,佩剑戴上了王冠。按照秦国的制度,从此以后,他将收回委托出去的大权,正式开始亲政。
就在嬴政还在雍城滞留的时候,长信侯在首都咸阳作乱而被察觉,私自使用秦王的印玺和太后的印玺,调动咸阳县的军队、负责宫廷警卫的卫尉的军队、政府的骑兵部队、咸阳附近的少数民族部队以及长信侯府的家臣门客,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准备进攻雍城的蕲年宫。
秦王知道了这件事,命令相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兵攻击。两军大战于咸阳,兵败。
2 四大疑问
令人吃惊的是,在这次事件中,站在一方参与叛乱的,有一大批政府高官,包括秦国的宫廷警卫大臣——卫尉,首都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内史,内廷顾问的长官——中大夫令,宫内负责弓射兵的武官——左戈等二十多人。可以想像,如果政变成功,秦国政权的格局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嬴政的一生也将有不同的命运。
是嬴政的母亲帝太后赵姬的面首,之所以发动这次大规模的政变,是得到帝太后的支持的。政变被平定以后,以及参与事件的高官都被判刑处死,帝太后被驱逐出咸阳,迁居到雍城软禁。她与嬴政的母子关系,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之乱,是秦始皇五十年人生中最大的危机,既是最大的政治危机,也是最大的家庭危机。这件事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秦始皇个人,也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局,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罕见的大事,惊天的大案。然而,这件惊天的大案,在历史上是一桩不明不白的疑案,千百年来,这件事情的真相就是不清楚的,是一团谜,令人疑虑环生。追究下来,环生的种种疑虑,都出于史书记载的不明。
一、发兵,攻击的对象是谁?史书上没有交代。只说他将欲攻蕲年宫为乱,他为什么要攻击蕲年宫,他将如何为乱?史书上也没有交代。
二、之乱爆发时,嬴政在雍城举行冠礼,在咸阳发兵。那么,这个时候,帝太后赵姬在哪里,她在做什么?她与这次政变究竟有什么关系?史书上也没有交代。
三、之乱爆发时,秦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这道王令,我们称为攻令。接受攻令的第一位大臣是相国吕不韦,他与帝太后关系密切,也是介绍给帝太后的牵线人,他在这件事情当中,究竟持什么立场,有什么行动?史书上没有交代。
四、与相国吕不韦一道接受攻令的另外两位大臣,是昌平君和昌文君。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是封号,他们的官职是什么,他们的名字是什么,他们究竟是谁?他们与之间,与秦王嬴政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史书上也没有交代。
以上种种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之乱真相的问题,史书上全都没有交代。看得出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虽然根据秦国史书的残缺记载,披露了之乱这件事情,但是,他对于这件事情的详情和背景,也不清楚。
千百年以来,对于这个事件的种种质疑,就不断地出现,问题不断地被提起,遗憾的是,却从来没有得到完满的解答。今天,我在系统整理秦始皇人生的基础上,通过对于现有史料的重新解读,结合新出土的材料,运用联想推理的方法,试图破解秦始皇人生中这桩惊天的历史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