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元朝统一全国之前,刘秉忠就认为,祖冲之的《大明历》,自辽金以来沿用了二百多年,误差越来越大,很不适用。提出要修改历法。可是,还没等实施,刘秉忠就死了。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六月,忽必烈诏命王恂和郭守敬王持修改《大明历》的工作。忽必烈在修改《大明历》的诏书中说:今天下大定,全国统一。从南到北 一万多里,气候和时间有差别;东边到两边,同一天,日出和日落便不一样。我们自从取得中原以后,至今仍沿用《大明历》,从南北朝到现在已七百余年。旧历错 误较多,时令计算不准,耽误农桑稼穑。放牧掌握不住气候变化,航海辨不准方向。现在极需要测天候、搪地极、观星象、计算时数。所以,特命郭守敬等测天量 地、定准方位、校正时间,制定新历。
忽必烈又特地召见郭守敬,对他说:“国师刘秉忠一生有志于修改旧历,不幸早逝。临终时仍念念不忘这件事。你是国师的门生,理应担负此重任,完成他的未竟之业。”
郭守敬说:“陛下,臣定万劳不辞,呕心沥血,编制新历。请陛下放心!”并建议说,“编制历法要靠实地测验,测验靠仪器,而我们现在的仪器都很简陋。像天 浑仪,是二百多年前在汴京(今开封)制造的,与当今大都灵台(即天文台)的天度不相符合。测算南北极,大约误差四度。这些仪表古老陈旧,不可靠,需要重新 制造。”
忽必烈同意了郭守敬的意见。并命张文谦与枢密张易、左臣许衡等,帮助郭守敬和王恂办好这件事情。郭守敬自己动手,重新制造和改制天文仪器。他针对浑仪的缺点,制造了一种新的仪器——简仪。
元以前的浑仪很复杂。用它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地平线坐标的读数,每个系统都要有一个专门的圆环。这样,就有八九个大大小小的圆环相套,不但 移动不方便,而且也妨碍观察。郭守敬大胆改造,精简了黄道坐标,而把赤道坐标平坐标分制成两个独立的装制:一个是赤道装置,一个是地平装置。这两个装置构 造既简单,使用又方便。另外,郭守敬还制造了日食仪,月食仪,候极仪,量天尺以及玲珑仪、灵台水浑等,二十多种观测天象和表演天象的仪器。
一天,郭守敬把制成的仪器(包括量天足膜型。量天尺是大型天文仪器建筑,不能搬移一件件都摆在宫内,请忽必烈过目。忽必烈很有兴致地看着,不时地问着。 郭守敬详细地介绍每种仪器的原理和作用。第二天,忽必烈在太和殿召集文武大臣,盛赞郭守敬学司渊博,制作精巧,有创造精神。郭守敬奏道:“唐代天文学家一 行法师,在开元年间,测量日影。从书中的记载看,当时在全国设有十三个观测点。现在,我们的疆域比唐代大多了。假若不设更远更多一些的观测点,则全国各处 日月交食的时间不同,白天黑夜长短不一样,各地与日月星辰的距离远近不等,这就测验不准。要想测准确,需在全国建造观测站,派人日夜守候。”
忽必烈非常支持他的意见,马上任命了十四名监候官,到各地观测点去,建站进行工作。郭守敬就以河南登封观星台为中心台站,东到高丽(今朝鲜),西去滇池 (今云南晋宁县东),南过朱崖(今广东琼山东南),北至铁勒(在北极圈附近,相当于今苏联图拉河到黑海一带),纵横四海,跋山涉水,踏烂铁鞋,风餐露宿, 一年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测验活动。郭守敬不辞劳苦,奔波于全国各地的观察站,收集第一手资料,日日夜夜守候在观测仪旁。经过四年的辛勤劳动,终 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编成了新历。忽必烈亲赐名为《授时历》。
至元十八年(1281年),《授时历》正式颁行全国。《授时历》推算出一年为365日5小时49分12秒。它比今天我们测量出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这是世界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准测。《授时历》比国际上通行的格利哥里历早三百年!
忽必烈除了在历法方面有所成就外,更加重视文化的发展。
元世祖忽必烈虽然出身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蒙古民族,但他的思想非常先进,一进人中原,就将接触到的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向蒙古地区传播。他认识到 了蒙古民族文化和科技的落后,因此,即位之后迅速做出决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蒙汉民族的融合,大力发展科技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其在中国科 技文化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思巴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本是土蕃萨斯迦人,出生于佛教世家,七岁的时候就能诵读数十万字的佛经,国人们都将他称为“圣者”,因此家人就给他取名为“八思巴”(“圣者”的意思)。
窝阔台在位的时候,蒙古发动了对西藏地区的战争,八思巴的伯父萨斯迦·班弥但。功嘉峪藏代表西藏地区的僧俗人民向蒙古表示归顺,从此,他们就和蒙哥汗与 忽必烈等人往来密切。1253年,忽必烈亲征大理,胜利凯旋,八思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对答如流,深受忽必烈喜爱。后来,忽必烈让他管理天下佛教和西藏 地区政务。
蒙古初兴之时,没有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那时,凡发命令,遣使往来,很不方便。忽必烈即位以后, 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他说:“我国家肇基朔疗,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盈提吾字,以达本朝之苦。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 今文治寝兴,而字书有缺,于一代制度,实为末备”。因此,特任命八思巴重新创制蒙古文字,以便能够“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
八思巴受任之后,遍阅藏文、畏兀儿文和汉字书,仿照臧文字母创造了蒙古新字字母41个(后来又增加2个字母),行款仿照畏兀儿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自上向下 拼写,行序从左到右。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是一种拼音文字,这些拼音字母按相关字母组音成新字的,叫韵关之法;以二合、三合、四合组成新字的,叫语韵之 法。41个字母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可以组成新字1000多个。用这种蒙古文字拼写蒙古语,比原来的字准确得多。用这种蒙古新字来拼写汉语,就当时的水平来 说,也是比较精确的。
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以后,上奏忽必烈,忽必烈见了新字,非常喜欢,当即定名为“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 年),忽必烈下诏以新制蒙古字颁行天下,规定,“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备以其国字副之”。后来又下诏,禁止把这种蒙古字称作“新 字”,只称“蒙古字”,目的是要确立这种蒙古新字唯一的合法地位。八思巴所创制的这种蒙古新字,后人习惯上称为“八思巴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