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有很多,能够得到皇帝御赐女秀才的却只有一人,她就是奇女刘莫邪。

古代的南京城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在茶余饭后经常谈起一个小姑娘,出身普通读书人家的刘莫邪。只因她小小年纪,才华出众,随口就能吟诵诗句,对诗更是高手。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这么美的诗句,你会相信出自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口中吗?确确实实是真的。别看她父母早逝,在舅舅的调教下,愈发地知书达理,诗文才能已经达到成人水平。

历经家庭磨难的孩子,总是能洞穿时事,超脱世俗。这个叫做刘莫邪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这双敏锐的眼睛,超前的思想,能说会道的嘴巴,给她带来杀身之祸。

再来说说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在元末烽烟四起的年代。朱元璋忙着打仗,在他出生时来不及细看,就给起了个棣,这个名字寓意棣棠花,一生文雅安闲。别看朱元璋骁勇善战,谋略天下,脑子里根固着封建思想,把南京称作应天府,也有顺应天意的意思。事与愿违啊,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后,偏偏这个朱棣不驯服,残杀皇族宗室,在大明王朝掀起了血雨腥风,包括杀掉朱元璋御赐女秀才的那个女孩。

至于,朱棣后期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出现太平盛世,被后世赞美为永乐盛世,这都是后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是皇帝,他是功大于过的,本文不再累述,只谈永乐大帝朱棣与那个叫做刘莫邪的女孩的纠结。

天下逐渐太平,朱元璋将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又呈现出昔日的繁华。刘莫邪结交的圈子更加地扩大,频频出现于公侯门的诗文酒会,成了高级社交圈中的名流,声名远播的诗伎。尤其是大长公主的座上常客,与明太祖的女儿大长公主关系十分密切,如此一来,她的盛名通过大长公主又传到明太祖耳中。于是,朱元璋特意召到殿上面试。刘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惊慌,应答自如,朱元璋一时高兴,当即赐她为女秀才。

朱棣在这个时期,对刘莫邪是欣赏的,诗词俱佳的女子谁不喜欢啊。还有刘莫邪与大长公主走得很近,也令他敬畏。然而不久,朱棣就对皇室宗亲产生了敌对心理,因为朱元璋准备让他到外地去当藩王。朱棣回到安徽凤阳老家生活了三四年,也就是朱元璋小时候放牛的地方。刚开始,朱棣对田园生活还是喜欢,逐渐开始郁闷,想起繁华的南京城,想起飘飘欲仙的刘莫邪,朱棣就藩燕京北平。手握兵权,自然会有份量的。

朱元璋死后,朱允杉涛弧>改阎役发生在建文元年六月,燕使被抓入狱,燕王以诛杀奸臣的名义誓师出征,由燕京起兵南下,实际上是要争夺朱允苫莸鄣幕饰弧K方经过四年多的战争,燕王朱棣终于攻进南京城,朱允刹恢所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显然是围绕皇权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刘莫邪参与其中,谁也想不到,一个舞文作赋的女子,竟然暗中联络,拥戴故君,助朝廷一臂之力。

那还是燕王大军直逼淮南的时候,风传驸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图,刘莫邪长期行走在社会上层,自然对局势十分清楚。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写信探明梅殷的态度,可是竟找不到人去冒险送信,刘莫邪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携带诗笺离开了南京。刘莫邪和梅殷妻子大长公主是密友,一阵寒暄过后,梅殷对茅大方的信不明真意,刘莫邪索性点明梅殷不能投降,要拥君护国。梅殷决定率兵拒敌。燕王的部队得知梅殷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就绕过了梅殷的防区,直取南京。刘莫邪做了这么大的事情,燕王怎么能不知道,只是他带兵打仗紧要关头,无暇顾及刘莫邪。不过在他的心中,对刘莫邪已经由爱生恨了。

燕王朱棣自立为皇帝,称为明成祖,改元永乐,重制朝纲。百废待兴,用人之际,朱棣命皇妹大长公主写信召梅殷还朝,以便劝他归顺到自己手下。梅殷见信深感大势已去,准备以死全节。刘莫邪闻言,立即密告梅殷说惠帝暂时逃出京城,正在联络其他势力,以求东山再起。梅殷决定表面屈服朱棣,实则暗地联系秘密策划着复拥惠帝的行动,南京城中一些旧臣故老很快成为同盟。

秘密策划复拥惠帝的行动,刘莫邪负责出入联络,尽心尽力,这源于她忠君不二的思想。刘莫邪遮掩自己也很有一套,时而以作贵夫人打扮,时而又布衣淡妆,谁也弄不清她的身份。结果,梅殷等人的拥护故君行动败露,朱棣决定将梅殷等人秘密处决。梅殷不知何原因身故,刘莫邪被捕入狱。此时的刘莫邪,已两鬓染霜。不少文人雅士和公侯的家眷,出于仰慕女秀才的才华,纷纷出面为她向朝廷求情。朱棣懒得搭理此事,任凭刘莫邪满腹才华相伴铁窗泪。

刘莫邪在狱中,仍不忘宣传复拥惠帝,对那些投降朱棣的旧臣辱骂,结果被朱棣的宠臣薛岩杀害。刘莫邪的死,虽然不是朱棣直接下诏。但相比任凭刘莫邪在狱中受尽折磨,慢慢耗尽心血而死,可见朱棣对刘莫邪由喜欢变成仇恨,是多么可怕的心理转变!朱棣不喜不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梁迎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