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二年

咸丰元年,太平军攻克永安,占领城池,清兵立马召集兵力下令即日内围城进攻,并且仪仗其优势,不断加强攻势。

永安突围

如此焦灼的战事一直相持不下,直至咸丰二年,洪秀全下令突围永安,号召所有士兵提着刀枪,杀出重围。第二日深夜,罗大纲率领两千将士为先锋队,突破城东敌军封锁,打破玉龙观,为之后的大军扫出障碍。三更后,夜间下起了漂泊大雨,虽行路艰难,但却为太平军突围设置了天然的屏障,另敌军难以发觉,两万多太平军有序地分批撤离永安城。

直至次日正午,清军才发现太平军早已撤离,遂立马调遣部队追赶其后卫部队,双方于姑苏冲交战,战事激烈,天色将暗,仍为分出胜负。第二日,清军占领高地,进攻太平军驻地,后卫队尽数被俘,共牺牲两千多人。

当时已抵达昭平大垌的洪秀全等首领闻讯,立即整顿主力部队,全方位进入备战状态,当晚便拿下平冲、旱冲、崩冲这三冲要塞。次日清晨,清军副都统乌兰泰带兵进入这三冲包围地,陷入洪秀全埋伏,急忙调转方向,不料太平军紧随其后,断其后路,来了个瓮中捉鳖,太平军于峡谷两边高地向其谷底发起炮轰,各处山谷埋伏的士兵将逃散的清军尽数斩尽,此一战太平军大获全胜,共歼灭清军五千之众,清军高级将领悉数丧命。

太平军虽在突围战之初遭受重创,但在最后仍然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咸丰九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将其军舰驶向清政府海域,凭借其海上实力的优势,进攻清政府沿海重镇,1858年6月,清政府再次受英法美俄帝国威胁,签订了《天津条约》,主权进一步受到侵犯。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咸丰九年,英法等国对《天津条约》中的相关条例并不满意,他们筹划着借口更换条约伺机挑起战争,以索求更多的权益。同年六月,英法公使美其名曰前来北京商讨更换条约相关事宜,却不按照北京政府指定的路线进程,反而在舰队的保护下闯入拒绝外国使船进入的海港大沽口,并将港口沿岸的军防设施拆除,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犯主权的战争一触即发,英军将领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并等待美军一同加入这场战争,以期共同分割与索求更高的权益。

面对帝国海军的肆意侵略清政府防卫军奋起反击,守卫炮台的清军与港口两岸一字排开,并凭借高地优势向敌舰猛烈开炮,击败数艘军舰,由此爆发了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

此次战役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军队对抗外辱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再一次证明了清政府海军水师实力的强盛,此次战役中,共击沉敌舰四艘,重创六艘军舰,导致其完全丧失战斗力,俘获两艘战舰,共歼灭英军426人,法军14人,重伤军国海军高级将领。但是清政府也为此次胜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等将领皆在战役中英勇牺牲。

咸丰怎么死的

咸丰在位期间,适逢多事之秋,国运衰败,内忧外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已将清政府忙得焦头烂额,英法帝国的侵华势力又是翘首以待,鸦片战争,圆明园惨遭焚烧,签订北京条约这一系列的打击令清政府摇摇欲坠。咸丰在如此巨大压力之下,久病成疾,所患肺病越来越严重,每每咳嗽皆会出现血丝,在避暑山庄养病期间,病危消息不断传出,朝廷上下皆深感不安。

热河行宫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最终于避暑山庄寝宫内因久病虚劳,不幸逝世,享年三十一岁。

咸丰在位期间,洪秀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自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集解,势力迅速蔓延全国,响应之士迅速增长。与此同时,英法联军趁机侵占清政府主权,掀起侵华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咸丰这位弱势帝王,无奈逃往热河承德,面对民怨沸腾、兵不善战、大局溃散、难以收拾的现状,咸丰只能内心郁结,放纵声色,通过酒色歌舞来麻痹自己,这位才能有限的君王始终未能跳出封建王朝的束缚,力挽狂澜,抛弃旧制度,创造新天地,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

因此清王朝后期走在一段下坡路中,难以回头,直至王朝覆灭,中华民族掀开了一段抵抗外辱、民族自强的百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