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生于公元583年,卒于公元621年,隋末唐初地方首领。他的父亲是安平文宪王萧璇;祖父是安平忠烈王萧岩。那么萧铣怎么读呢?

萧铣的拼音是xiaoxian,萧读一声,铣读三声。“萧”有多种含义:譬如第一种情况“萧”即“艾蒿”;第二种情况“萧”表示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第三种情况“萧”表示照壁,喻内部;第四种情况表示姓,如南朝梁有萧统。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南齐,夏朝、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萧”出自嬴姓,历史记载,在夏禹时期,贤士伯益擅长用火并且掌管火种,他带族人焚烧荆棘,使禽兽逃匿,开辟农田,疏通河道,为人造福。因其功绩,孙都得到了封赏,其中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今安徽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并以国为氏,其后代都姓萧。还有一种说法是“萧”出自子姓。相传,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被分封于萧。宣公十二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铣”有两个读音,分别为“xian”和“xi”,都读三声。当读作“xian”时表示有光泽的金属、小凿、古代钟下的两角、以金装饰弓的两头;读作“xi”时表示一种用圆形能旋转的多刃刀具切削金属的专用设备或在铣床上加工金属工件。做名字时,读xian。理由是:读xian时意思是说有光泽,如“绝泽谓之铣”,也就是“最有光泽”的意思。萧铣的“铣”字也体现了他熠熠生辉的一生。

萧铣的评价

萧铣,生于583年,卒于621年。他出身显赫,父亲是安平文宪王萧璇;祖父是安平忠烈王萧岩;曾祖父是西梁宣帝萧詧。萧铣一生的主要成就是雄踞江南,复兴萧梁。那么,人们对萧铣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隋大业元年,因萧铣之叔伯姑母被册立为皇后,萧铣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川县令。大业十三年,萧铣被董景珍等人推举为首领,共谋起兵反隋。大业十三年十月,萧铣自称梁公,旗帜服色全遵梁朝旧例。后来,没过多久,便筑坛于城南,燔柴告祭上天,自称梁王。义宁二年,萧铣称帝,设置百官,全都依照梁朝旧例。隋朝将领攻打萧铣未果,便也归降于他。之后,萧铣派遣部将苏胡儿、杨道生、张绣略分别攻打拔豫章郡、南郡、岭表。此后,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部下将领董景珍曾评价萧铣——:“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

武德元年,萧铣迁都江陵,修复先祖园庙。他派遣杨道生进攻峡州,被峡州刺史徐绍击败,战士死伤大半。至此开始,萧铣的军队日渐衰落。武德四年,萧铣兵败,他曾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李孝恭受降,护送他到京师。由于萧铣言辞激烈,不屈不挠,惹得唐高祖大怒,下令将其斩首,时年39岁。著名史学家范祖禹曾这样评价萧铣——:“铣以百姓之故,不忍固守而降,完府库,奉图籍而归之唐。然则唐初割据之主,铣最无罪,高祖诛之,滛刑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