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继位之后,曾差点被废掉过帝位,这种说法确实让人无法想像,会不会是木林你在胡说呢?

历史中关于汉武帝继位之后,也就是从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的这六年中,汉武帝可能经历过几乎被废掉的风险!《史记》和《汉书》等史书中虽然没有详细明确地记载这件事情,但从与其同时代人物的言行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大事件来看,这件事很有可能是真实的。下面,我们不妨从喜好儒术的田蚡、窦婴的被免,赵绾、王臧的被杀以及田蚡与淮南王刘安的一段对话等,来试着分析探讨一下。

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继位,通过荐举“贤良方正”之士和进行“贤良对策”活动,让他对未来国家的治理方向有了粗略的筹划。公元前140年,武帝在成功罢免了老爹景帝给他指定的丞相卫绾之后,任命喜欢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儒生出身的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开始在全国推行新的政治措施。

一是,设明堂。将鲁地的儒学巨擘申公培请来,着手建立明堂制度,即设立一个用来“宣明政教、举办大典、祭祀祖先”的地方,借机制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制度。二是,除关禁。废除各诸侯国的关禁,让诸侯成为不设防的王国,感觉跟今天的各省之间相似,人们可以随意的互相流动。三是,创汉制。因为儒道的源头在周,这次可不是像叔孙通那样只是制定了礼仪,而是仿照周礼制定汉制。四是,严法治。借严法治的名义,要求臣下们检举那些行为不轨的皇亲国戚,在罪行核实后予以削爵贬谪,以削弱窦氏外戚。五是,继续实施文帝时期就实行的诸侯归国制度,要求住京的王侯迁回自己的封地。

展开剩余68%

汉武帝“崇儒抑老”的新政推行太过于急切,自然会引起好黄老之术的祖母窦太皇太后的不满,再加上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上书“不必事事请求东宫”,也就是不要再让窦太皇太后干预国政,触动了这个老太婆的底线,她大发雷霆“此欲复为新垣平邪”。,让根基不稳的武帝,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在她的干预下,武帝被迫将赵绾和王臧下狱,罢免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并换上了她的亲信许昌、庄青翟和石建分别为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随后,赵绾、臧二人被逼在狱中自杀,汉武帝之前所实行的所有政治举措都被暂时废除。在窦太皇太后幕后执政的这六年中,汉武帝一都没能掌握兵权,这件事从庄助持节无兵符在会稽郡调动部队援助被闽越(今福建一带)进攻的东瓯(今的浙江、闽北地区)事件中从会稽郡守的这句话“没有虎符就想发兵,这形同谋反”就能看得出来。

写到这里时,我想到了百日维新时的光绪皇帝,因为在戊戌变法中曾想派袁世凯围园杀后,慈禧提前发动戊戌政变,斩杀了戊戌六君子,囚禁了光绪皇帝。这个窦太皇太后跟慈禧太后无论在辈分还是权势上,都相差无几,她是文帝的老婆,景帝的老妈,武帝的奶奶,她自被文帝立为皇后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在宫中地位高,权势大,景帝时能够左右朝政,到武帝登基之初时,她更是把持着朝政,武帝在所有重大的朝廷政事上,都要随时向她请示。

政治斗争原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权力争夺到最后,就已经不会再有人伦亲情这种说法。在这次收拾赵绾、王臧的过程中,从宫里肯定还是传出了这位太皇太后有了废立皇帝的想法,紧跟这位窦太皇太后黄老思想的淮南王刘安,像上次景帝废太子刘荣时的刘武一样,跑来想捡漏。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记载,这个田蚡也开始想着要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于是就亲自到灞上去迎接了这位王爷,还拉着他的手说:“现在皇上还没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孙子,仁义之名,天下谁人不知?假若皇上突然发生不测,放眼天下,除了大王您,还有谁有这个资格接任大统呢?”刘安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此的汉武帝,也就是十八九岁,还经常亲自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是个身体特别棒的小伙子,怎么会突然发生不测呢?难道是怕打野兽出差错吗?我认为这方面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因为这,他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势的吗?难道都不敢去用劝谏一下自己亲外甥这种最低的成本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看来,问题不会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武帝可能真的经历过什么大的风险!

我们不要忘了,给武帝当太尉的这个武安侯田蚡,他可是武帝母亲王太后的亲弟弟,是汉武帝的亲舅舅,在经历这起政治事件被免职前,他对这位窦太皇太后的权力和手段是有自己认识的,他说的话应该是值得依赖的。

据余嘉锡的《太史公亡篇考》中记载,《史记·汉武本纪》这篇文章就不是司马迁写的,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而司马迁在他写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却记载了田蚡讨好淮南王刘安这件事,说皇上在查刘安谋反这件事情时,知道了武安侯田蚡接受淮南王送的黄金等事,皇上说:“假如武安侯还在的话,就把他全族杀灭。”而这个全族里面,肯定也包含着他的母亲王太后!

田蚡的话里,肯定埋藏着更多已经被掩藏起来了的秘密,这就需要那些喜欢琢磨历史的人们去发现和猜测它。

孫郎谈古之浅谈王审知与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