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评论依据的的史料是陈寿的《三国志》。

关于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按照易中天教授的看法是:诸葛亮已经发现北伐成为无法实现的梦想,只好用以攻代守的办法,走一步算一步,宁可每一次出祁山无功而返也不愿意冒险,关羽因为冒险丢了荆州和性命;刘备因为在夷陵冒险损失了大半国力,自己羞愧而死。蜀汉再也冒不起那个险了,但是面对魏延旺盛的北伐斗志和子午谷冒险计划,诸葛亮只能一边欣赏一边苦笑,易中天教授说北伐成为梦想这个事情诸葛无法向魏延说透,只能指望魏延自己领悟。偏偏魏延是头勇往直前并且脾气不好的犟驴,而诸葛亮也早已密报刘禅,确定了自己死后的接班人蒋琬和费,所以在自己陨落五丈原的时候,下了让古今无数史学家抓狂的命令,导致魏延离奇叛乱,杨仪自取灭亡。易中天老师的定论是这两人品性不好,纯属于咎由自取。

那么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条分缕析一下,首先把有关魏延、杨仪互相之间以及和其他人不和的有关记载按照时间顺序找出来:

1、杨仪,赤壁之战后,本为曹魏荆州刺史傅群的主薄,背叛曹魏投向蜀汉,襄阳太守关羽(应为虚职,人在江陵)非常欣赏他,推荐给成都的刘备,刘备更欣赏提拔为尚书,但是和尚书令刘巴不和,降职为虚职弘农太守,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被诸葛亮带往汉中参加北伐。(《杨仪传》)

2、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杨仪开始和魏延相互憎恨,每当坐在一块就争吵不休,魏延有时还举刀对着杨仪比划,杨仪则涕泪横流,费经常过去劝解。(《费传》)

3、建兴十年,公元232年,刘琰与魏延不和,言语荒诞不稽,受到诸葛亮的责备,刘琰写信认错,诸葛亮让他回成都,官位照旧。(《刘琰传》)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从建兴五年开始,有关诸葛和魏延的军事行动有哪些:

1、建兴六年春,诸葛首次北伐,失街亭,斩马谡,得姜维;

2、建兴六年冬,攻陈仓,粮尽退兵,斩王双;

3、建兴七年,陈式攻打武都、阴平,诸葛支援,击退郭淮,平定二郡;

4、建兴八年,曹魏三路伐蜀汉,诸葛遣魏延入羌,大败郭淮;

5、建兴九年,四伐,粮尽退兵,于木门谷(甘肃天水)射杀张颌;

6、建兴十二年,五伐,诸葛陨落五丈原,魏延杨仪闹剧登场。

第三,我们把相关人等的官职升迁变化和主要担负的工作找出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街亭后,自贬三级为右将军,略低于李严的前将军,建兴七年,击退郭淮后恢复丞相职位(本传),杨仪:建兴八年,升为长史,加官绥军将军(本传),魏延:督汉中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备称帝时升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统率北伐先锋部队,建兴八年,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符节,进封南郑侯(本传)。刘琰:刘禅即位,进封为都乡侯,朝中排位紧随李严之后,任卫尉中军师后将军,后任车骑将军。(本传)那么这几个人一直都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诸葛不用说了,杨仪一直就是文官,从来不曾带兵打过仗,具体工作就是帮助丞相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军中调度;魏延就是标准的武将了,而且是独当一面,能够统兵冲锋陷阵的名将;刘琰这个人在豫州的时候就跟随刘备,因与刘备同姓,又风雅潇洒,善于嘴皮子上的功夫,所以刘备对他很厚待,经常带着他出门应酬,从刘备时代到诸葛时代,官位和爵位一路上升,到诸葛北伐前,这家伙已经官至车骑将军,驻守汉中,但这个车骑将军不参与国家政事,只是领着一千多士兵,跟着丞相提提意见而已。其衣食住行非常奢侈,有数十名贴身婢女,这些婢女都懂吹拉弹唱,刘琰又教她们每个人都读《鲁灵光殿赋》(本传)。我之所以要详细介绍刘琰,就是让大家明白文官和武将不是一类人。

详细解读这三部分内容的发生时间,答案出来了:一切问题出在:

建兴八年!!!!

建兴八年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么重要!!因为建兴八年,魏延和杨仪吵架了,建兴八年,魏延被诸葛派到羌中地区并大败曹魏后将军费曜和雍州刺史郭淮!建兴八年,魏延和杨仪同时升官,杨仪升为绥军将军,而魏延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符节,这还不算,爵位竟然两升两级,从亭侯到县侯,不要说蜀汉,就是曹魏和东吴也从来没有这个先例。建兴八年,曹魏三路大军伐蜀,发生什么事情了,曹魏要发誓要三路伐蜀?而这次大规模伐蜀为什么又草草收场了?这一年真够乱的,为什么发生这么多事情?这些事情哪个先发生?哪个后发生?相互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没有?

查找《诸葛亮传》,讲到建兴七年,第三次北伐,诸葛派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郭淮出击,诸葛亲自领兵到建威,击退郭淮;平定二郡。恢复丞相职位。下面紧接着就讲“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交战,射杀。”建兴八年在诸葛亮传中消失了,只字未提派魏延进羌中,魏延的大胜就更没有了。我们再来看《郭淮传》,“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又破陇西名羌唐於罕,加建威将军。五年,蜀出卤城……”建兴八年在曹魏是太和四年,和诸葛亮传一样,建兴八年消失了,被魏延打得大败的当事人的传记居然只字未提?蹊跷啊。而作为曹魏的后将军费曜,陈寿却根本没有给他立传,我们再把线索扩大一点,在整个《三国志》中寻找后将军费曜的蛛丝马迹,《明帝纪》提到建兴六年十二月,诸葛围陈仓,曹真派后将军费曜等抗击,再查《曹真传》只记载了曹丕即位那年,曹真都督雍凉军事,派费曜平定酒泉叛乱,之后就到诸葛围攻陈仓,曹真派郝昭、王生守卫陈仓,然后就到建兴八年,曹真向明帝建议三路大军出兵汉中。只字不提曹真的爱将后将军费曜的生死了。《张既传》记载费曜参与了曹丕即位那年的平定酒泉叛乱。

我们发现一个简单的费曜平定酒泉叛乱,《曹真传》和《张既传》都记载了,而诸葛亮派魏延西进羌中地区大败郭淮和费曜,并因此连升两级晋升县侯,而且这是诸葛亮和姜维所有的北伐中唯一的一次分兵并取得大胜的战例,竟然所有的当事人传记里全部找不到一个字,这完全的不正常,我们知道陈寿的《三国志》的记述习惯,重大事件的全貌都能从相关参与人的点滴记载中清晰化,这个事情却只有魏延本传一个孤证,还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啊?!陈寿为什么要这么写?他要掩盖什么?

回顾建兴六年冬,《诸葛亮传》的原文:“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是王双率领骑兵追杀蜀汉撤退的部队,谁能和王双的骑兵对战破之并斩之?既然魏延是先锋,退兵的时候先锋变断后将很正常,又使用“斩双”这样的措辞,说明是当阵斩杀,谁杀的?如果是魏延杀的,为什么在《魏延传》里不提?如果是别人杀的,说明魏延被冷落了,断后不需要魏延。

诸葛最后一次北伐为什么兵出斜谷?为什么敢在五丈原屯田?五丈原已经离长安很近了。

好吧,这所有的蹊跷都集中在建兴八年,我试着来推理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

魏延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被委以重任,统率先锋部队,兼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可见诸葛对魏延相当的重视,而且这也是魏延首次在诸葛亮的直接指挥下参与重大战事,看得出来,魏延也是相当的给力,不幸的是,给力过头了,魏延作为先锋大将,替统帅操心,提出了千古绝唱:子午谷奇袭作战计划,弄的诸葛当场目瞪口呆,缓过神后该计划直接被否定,先锋大将当即就有点大脑短路,脸呈痴呆状,为嘛啊?热脸贴到冷屁股上。诸葛肯定要给先锋大将做通思想工作,大意就是易中天老师的那些话,就是蜀汉冒不起那么大的险,你那个计划万一失败了,损兵不说,万一丢了你的命,那怎么了得啊,我们的北伐大业不能没有魏延你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满怀豪情的魏延吃了一憋悻悻而退,对诸葛剩下的军事部署就没有什么积极性了,诸葛看魏延闹情绪,出于自尊和刻意培养马谡的想法,使用马谡为先锋督前部去守街亭,木想到马谡烂泥扶不上墙,诸葛被迫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好在第一次北伐关中震动,引来魏明帝亲自西行坐镇长安。魏延想来也有点后怕,马谡死后,先锋自然还是魏延。

同年冬天,诸葛第二次北伐,围攻陈仓,粮尽退兵,王双率骑兵追杀,魏延断后,斩王双(斩王双的是魏延存疑)。说明虽然魏延还有情绪,但是还是认真的履行了自己先锋的职责,但是随后建兴七年的这次北伐,诸葛还是决定不用魏延做先锋,而起用可能也是荆州集团的武将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郭淮出击,诸葛亲自领兵到建威接应陈式,击退郭淮;平定武都、阴平二郡。这一年魏延过的很不爽,因为诸葛没拿他当回事。

建兴八年,年初,诸葛屯大军在汉中北部的城固休整,召集众将开军事会议,魏延再也不能忍受自己被冷落的际遇,提出分兵出陇西,诸葛沉默不语,杨仪为保护文官统帅的面子就说:你不要干扰丞相的战略部署。魏延终于忍不住爆发了:你TMD的算那颗葱啊,杨仪说:我是军中总调度啊,怎么不能说话?!魏延说:你TMD再不闭嘴,老子捅了你!说着就拔刀出来恐吓杨仪,杨仪涕泪横流,与会众武将都不吭声,看杨仪笑话,那意思就是我们都在前线舍命拼杀,魏将军提个计划,丞相不说话,也轮不着你个狐假虎威的玩意说话;众文官被魏延的彪悍唬住了,都不吭声,只有费站出来一边说:凉州刺史魏将军,请息怒啊,一边挡在魏延和杨仪之间。费在大家都尴尬的时候这么有眼色,肯定很得诸葛欣赏。这样的吵架劝架发生了几次以后,诸葛决定给魏延近一万左右的人马,骑兵多给,让他带领部队去陇西牵制魏军,并一再叮嘱魏延,形势不好及早撤军,谁也没有想到,魏延父子率军在羌中地区的阳溪大败曹魏后将军费曜和雍州刺史郭淮,当阵斩杀费曜,郭淮只身逃脱(因为一年后只有郭淮回到此地,费曜从此消失了)。此战战场大致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一带,已经是天水以西近200公里的地方了。此时身在长安的曹真闻报爱将被斩,雍凉军大败后大怒,立即请求魏明帝发三路大军大规模伐蜀,明帝准奏。于是大司马曹真兵发长安,拟从子午谷进军汉中,司马懿逆汉水而上,另一路大军走斜谷道,这三路大军竟然相约一举拿下汉中,断了魏延撤军的归路,在南郑汇合(我们发现这一幕在姜维的最后一战中重现了,而随后魏延又正好被封为南郑侯)。诸葛得知曹魏大军调动,下令让魏延回军汉中,曹魏的这次少见的三路大军伐蜀竟然因为子午谷等地大雨连绵三十多天,虎头蛇尾的班师了。天助魏延啊,魏延率军安全回到汉中,全军欢呼,诸葛立刻上表升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符节,进封南郑侯,爵位从亭侯连升两级到县侯。当时蜀汉爵位为县侯的在汉中前线只有诸葛和刘琰两个人,什么样的战功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啊,文官们羡慕嫉妒恨的表情,诸葛看在眼里,为平衡文武的关系,诸葛同时加封杨仪为丞相长史,绥军将军,但这仍然是个杂号将军,所负责的事务不变。

看着魏延有点张牙舞爪的张狂,杨仪恨在心里,但是另外一个级别更高的文官站出来了,一年后,建兴十年,时任车骑将军的文官刘琰对魏延发难了:“你以为打了一个胜仗就了不起了?!你眼中就可以没有丞相了?你一个武夫,你懂什么神机妙算?如果没有当年丞相的隆中对,你还在长沙那个鬼地方当个小卒,你牛什么牛?有本事拿刀对着我比划!!”我相信刘琰作为汉中前线诸葛之下,魏延之上的级别第二的高官,只有说这样的话才能被诸葛认为是“言语荒诞不稽”。魏延当即憋的满脸通红,对着这个比自己级别高的车骑将军和主持会议的丞相,这刀是没敢拔出来,但是充满杀气的眼神,让诸葛看见了,让与会的文武官员看见了。诸葛也给足了刘琰二把手的面子,责令他回成都。此时,诸葛已经明白,魏延自信心已经爆棚,已经对自己的战术失去了耐心。这时距离诸葛去世,内讧爆发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

诸葛发现,因魏延在羌中的神勇,魏军竟然不敢在天水方向驻军,全部龟缩在长安附近。建兴十二年春,诸葛终于采取了类似魏延的子午谷计划的线路,大军出斜谷,屯兵五丈原,司马懿坚守,吓得拒不出战,此时魏延军中威望达到顶峰,谁料天不与人,诸葛竟然陨落五丈原,死前召开了没有魏延参加的军事会议,更下达了鞠躬尽瘁的最后军令:“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魏延作为前锋,驻军位置靠前,如果距离近就没有杨仪派费去探听魏延对最后军令想法的事情了。

诸葛本意是主力部队退回汉中,如果魏延还想自己干,那么还是照建兴八年那样,魏延自己干吧,诸葛已经完全相信了魏延的能力,而且自刘琰被赶回成都后,杨仪再也没有发生和魏延争吵的事情,诸葛给刘禅的密报也确定了身后蒋琬搭魏延,费配姜维这样的两代文武配遗嘱。但是天算不如人算,诸葛怎么也没有想到魏延会闹这么大的笑话想抗命违反自己的军令,劫持全军。

诸葛以为魏延会和关羽理解隆中对一样深刻理解自己最后的命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人原创,独家首发铁血军事,严禁冒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