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女子可以依靠的一是皇帝的宠爱,二是家族的实力,三自己本身的能力。这样的女子是极为少数的,有的女子获得了皇帝的宠爱,但是你没有家族背景,照样可以被别人拿捏,让你死于无形中,没有证据可寻。但同样的是你一个女子有了家族势力,不懂得隐藏,反而处处得罪人,专横跋扈没有人敢陷害你,在一些小事上皇帝可以容忍你的过错,但大错上就会把你打入冷宫,一生不得召见。这就要靠自己本身的能力了,懂得随时收敛锋芒、偶尔运用自己的智慧,揣测帝王的心理温柔适度、进退有序。这样的话皇帝既找不到你的过错,同时也会宠爱你。才是一个女子最大的智慧和幸运。然而就有这么一个皇后,一直享受着帝王的宠爱,最后掌握了朝廷大权,可最终却把自己的家族送上了灭顶之灾。那就是东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

演了一个皇帝判一个大臣死,另一个大臣前来求情,“不该不该不该”的把皇帝搞糊涂了,最后放了那个将要被处死的大臣。

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明代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硕亲王1字,大臣2字。

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帝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如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不顾国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选美女.为此群臣上谏,皇帝发怒下令廷杖舒芬、黄巩等大臣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熄,继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后,欲追封他的生父兴献王为帝,遭到大臣们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谏于左顺门,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惩罚,当场毙命17人,所以民间有“推出午门斩首“之言流传.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场处决的.。

他下了一道圣旨,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还改名朱寿,用这种孩子气的办法来对抗大臣们:你们不是看不惯皇帝巡边吗,现在出去作战的可不是大明皇帝朱厚照,而是威武大将军朱寿。

这让汉顺帝觉得此女有着国母之典范,理所当然的让她做了皇后。梁妠当了皇后以后,汉顺帝大部分的时间宠幸着皇后梁妠,皇后梁妠劝汉顺帝要雨露均沾,多多的延绵子嗣。汉顺帝听了以后更是觉得此女宽容大度,反而更是舍不得皇后梁妠独守空房,以至于梁妠差不多能得到专宠的地步。但是可惜的是,梁妠的肚子不争气,她终究是没有给汉顺帝生个一儿半女的。在公元144年(建康元年)汉顺帝不行了,梁妠抢了别的女人儿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把这个孩子封为皇太子,他就是年仅两岁的刘炳。汉顺帝死后刘炳继承了皇位,为冲帝,梁妠为皇太后。毕竟此时的她要辅佐年仅两岁的冲帝很是艰难,要知到冲帝还是个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娃娃,梁妠只能是临朝听政。她重用外戚哥哥梁冀,梁冀是个凶狠残暴,嚣张跋扈的莽夫,只要是他看谁不顺眼就会直接的把人给弄死。好歹仗着哥哥的这个势,梁妠很快的稳定了朝堂。要说这两岁的小冲帝身体弱,忽略了照顾。在皇位上只当了四个月就去世了。这下子梁妠无奈了,只能是从刘氏的子孙中,另找一位可以继承皇位的人。这时候的梁妠挑中了渤海王刘鸿的儿子刘缵,刘缵年纪小只有八岁,易掌控,是为汉质帝。梁妠继续当着她的皇太后,把持着朝廷,任由着哥哥梁冀为所欲为,她不多加阻拦,只是适当的劝谏。毕竟自己如果把哥哥梁冀得罪了话,说不定哥哥梁冀就会谋反,只能是安抚,同样的野史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汉质帝刘缵却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知道梁冀这个人蛮横残暴,却压不住自己的性子,不懂得隐忍一时冲动,竟然得罪了梁冀。梁冀十分的气氛,“一个黄口小儿竟敢指责自己,真的是以为你这个皇位坐的稳定吗,那得看我让你在皇位上能做多久,刘缵不信,偏偏去挑衅梁冀。梁冀就直接下毒毒死了这个小皇帝汉质帝刘缵。

当时有风俗,开封的金明池要向百姓开放一段,是人工湖,湖里有各种亭台,太宗皇帝也会带大臣来,这年春天,带着寇准等人来到金明池,登上龙舟,舒服地听着百姓的呐喊,心情惬意,有宫女登上鲜花,请皇帝与大臣们佩戴。

通过看这一期的百家讲坛,我知道了原来是秦王子婴杀掉了赵高,而子婴是因为赵高不敢当皇帝而继位的,史记中说赵高坐在龙椅上时感到地动山摇,可我觉得那不过是心理作用罢了,赵高一生恶贯满盈,又怎能无所惧的登上皇位,所以他找了一个人来代替自己当皇帝,只不过没有料到自己会死在这个人手中。

待士兵扔掉人头,苗傅提出赵构退位,让赵构的小儿子继承皇位,孟太后则负责听政,面对苗傅等人的逼迫,赵构不得已之下只得依言而行,写下罪已诏退位。

她是我国正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女主,“太后”这个称谓,据说就是从她开始的。

桓帝刘志懂得是大局,知道此事皇位不稳,他依靠宦官的力量,待时机成熟,直接灭了梁氏外戚。梁家可以说因为梁妠和梁冀显赫了一时,同时也是因为他们的专注权势落得了灭族。可谓是算不过天呀!老天给了你们机会,假如你们不贪权,说不定还可以继续的昌盛下去。不知道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