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字亮工,清朝名将。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雍正登上皇位是十分不易的,他经历了九子夺嫡,最后能登上皇位要多亏了年羹尧大将军的帮助,同时年羹尧的妹妹还是雍正的妃子。可是雍正是一个心思十分细腻的人,年羹尧身为将军并不完全服从于皇帝雍正。
身为皇上,万人之上,雍正是无法忍受将军自作主张的,这也导致雍正对他的态度并不十分信任,即使年羹尧打了很多胜仗,雍正也无法再把年羹尧当作心腹。雍正在自己的印章上刻下了的字可以说明雍正为何要杀掉年羹尧,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一、年羹尧助雍正登基
康熙皇帝在位时,原来是想让太子继承皇位,无奈太子不成器,让康熙大为失望,最后废太子。之后九子夺底的故事就展开了,八皇子为首的势力最为强劲,可是康熙最讨厌皇子们结党营私,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四皇子为人阴郁,不喜与太多人结交,只有一位十三皇子和他关系最好,还有隆科多、年羹尧两位将军和四皇子私交较好。康熙去世前传位给四皇子,雍正即位并不安稳,多亏年羹尧在康熙去世传位当晚,率兵围住宫内外,杜绝了其他皇子想要造反的可能,雍正才顺利继承皇位。雍正的登基多亏了年羹尧的帮助。
二、年羹尧的目中无人
雍正在登上皇位之后,年羹尧又率兵前往边境平定战乱,帮雍正稳定当朝局面,立了大功。年羹尧打的胜仗越来越多,他甚至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皇上的江山都是在他的帮助下打下来的。
年羹尧越来越不把雍正放在眼里,居功自傲的他甚至在雍正面前说到,自己手下的士兵只知道有军令这样东西,不知道皇帝的存在。他的意思是自己才是能够调兵打仗掌握军权的人。在皇太后生日时,其他大臣都送礼祝福,只有年羹尧不当一回事,一点表示都没有。
年羹尧如此口出狂言,雍正只是心里不快,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年羹尧立下的汗马功劳,自己不能忘恩负义。
年羹尧还曾经在打完胜仗在当地大开杀戒,也曾经在县城贪赃枉法,文武百官们看到年羹尧如此嚣张跋扈,还是看不下去的,纷纷向皇上递上奏折,批评到年更严目中无人,连当今圣上都敢忤逆,太过大逆不道。
雍正也很为难,看到越来越多的大臣上奏,都是这样的内容,他刻了一个印章,上面写着为君难,道出了自己的为难,他当时也很难抉择应该如何。因为他做的决定不能只凭自己开心与否。
如果冲动惩罚了年羹尧,只怕到时候年羹尧恼羞成怒,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奋起反抗,那么自己的皇位也有可能保不住。如果他一直不采取什么措施,也会丧失掉自己的威严,所以雍正最后考虑看年羹尧之后的行为,若是再挑战自己,那就不会再手下留情。
三、年羹尧杀掉孙嘉诚
雍正并没有因为年羹尧顶撞自己,就冲动做出决策,他派出了一位大臣孙嘉诚,是掌管财务的。孙嘉诚对年羹尧意见很大,认为年羹尧不尊重皇上,皇上应该严厉处罚他。
当时年羹尧在边外打仗,雍正派孙嘉诚去年羹尧身边看管年羹尧的财务。因为年羹尧在一次打仗中,几乎用光了国库里的钱,虽然最后确实是打了胜仗,只是这种消费有些夸张,是否合理需要有人看一下才知道。
年羹尧在外为皇帝打仗,突然身边被派来了一位文官来监视自己。年羹尧接受不了被一个比自己官阶低的人监视自己,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侮辱。孙嘉诚对年羹尧意见也很大,而孙嘉诚跑到战场边来给年羹尧找不痛快,年羹尧一气之下把孙嘉诚杀了。
这无疑是在挑战雍正的底线,雍正知道这个消息震惊又愤怒,这次年羹尧的行为实在无法原谅,年羹尧这次的行为让雍正有了正当理由来处置年羹尧。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雍正已经把军队重新排兵布阵,这使得军队可不是年羹尧说了算了,雍正也不再害怕自己处置了年羹尧统治就会受威胁。
年羹尧的冲动行为表现了他对皇权的漠视,这种漠视让雍正的统治受到了挑战,雍正是个非常冷静的人,他表面上还是表现得很信任年羹尧,其实已经在计划如何收拾他了。不然任凭自己的权势被挑衅,雍正也无法让朝中其他大臣信服了。
年羹尧也是鲁莽至极,或者说是太过自负,认为自己为雍正做了这么多,雍正是不会怎么样他的。所以即使朝中大臣对自己意见很多,他也都忽略,不放在眼里,也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问题,其实危险已经悄悄降临,完全是年羹尧自己的自大害死了自己。
四、总结
雍正在众多大臣对年羹尧提出异议时,没有下决定处罚年羹尧,而且还在自己的印章上刻下了“为君难”三个字,表现了在执政过程中,雍正也有许多为难的时刻,有的决定不是轻易下的。
年羹尧身为自己登基的大功臣,在雍正即位后,还屡屡表现出对皇权的藐视,让雍正骑虎难下,雍正内心还对他念及旧情,不想至年羹尧于死地。
而年羹尧不管不顾朝中大臣对自己的意见,依然我行我素,最后杀掉皇帝派到自己身边的大臣孙嘉诚,就是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的威严是不应该随意践踏的,年羹尧自己身为功臣,如果一直本分地为雍正做事,是不至于落到这个下场。而且如果年羹尧不是特别过分的话,雍正在心里还是纠结,都有可能会放他一马的,是年羹尧忘了初心,被功利熏心,也让雍正彻底失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