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即位起,就集倾国之力动工:明朝初期大才子解缙“领军”,集结全国各地文士专家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类别的书籍八千多种。经历多年艰辛编撰,总算在永乐六年(1408)冬季,完成了史无前例成绩:本书22937卷,11095册,三亿七千万字,汇聚中国古代书籍七八千种,被全球公认为人们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

永乐大典》一共有2个版本,分别是明成祖永乐七年完成的《永乐大典》,也称永乐原本或永乐本;也有是嘉靖皇帝当政期内重录的嘉靖副本或是明嘉靖抄本,这两个版本在內容、尺寸、格式、字体样式这些层面全是一模一样的,沒有区别。

但是,伴随着明清易代,重录版的《永乐大典》,竟此后开始了艰难的厄运。起先在清朝“康乾盛世”时,这被储存在翰林院,理论上应非常完整的《永乐大典》,就已经流失了两千四百二十二卷。伴随着清朝的愈发腐败问题,鸦片战争暴发前,宝贵的《永乐大典》,更被各个高官夹带私货,悄悄带回去珍藏。乃至目前市面上,都出現了高价位出售的《永乐大典》散卷。

随后而至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更变成《永乐大典》的浩劫。席卷北京故宫的英法联军,自然也没错过翰林院。大量的《永乐大典》从此被劫走。十九世纪末期,大清国的翰林院,如同变成艺术品市场,宝贵著作沦落坊间都并不是怪事。光绪元年时,清朝翰林院储存的《永乐大典》,就只剩了不上五千册。来到甲午海战前夕时,更只剩了八百册。“缩水”速度,目瞪口呆。

而刻苦铭心的庚子国难,变成这八百册《永乐大典》的再一次恶梦。储放《永乐大典》的敬一亭被毁,精致的《永乐大典》书籍,竟被八国联军兵士用来堆积防御工事,乃至还用于给战车垫道。八国联军的随军高官们,也竞相乘火打劫,疯狂收罗《永乐大典》。这种劫匪们,临行还春风得意显摆:“未来中国丢失之文本,或在欧州出現”——你们的《永乐大典》,归我们了。

这般数番浩劫起来,待到清朝灭亡前夕,清廷手上的《永乐大典》,只剩余了可伶的六十四册。1949年國家建立后,历经各层面勤奋,原苏联日本东德陆续送还了《永乐大典》散卷,國家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永乐大典》数量有221册,再加上海图书馆的珍藏,及其世界各地珍藏的《永乐大典》散卷,这一部以前三点七亿字规模的宝典,现如今仅存三百七十册,仅有的残本,浮萍草般飘零世界各国。如今全世界仅剩800余卷,400册上下,撒落在8个国家和地去的30多个单位和个体手上。在我国国家图书馆中存有约221册,台湾图书馆存有60册,这60册是以战争中远渡重洋先抵达英国,后运到中国台湾而存留起来的。

《永乐大典》原本仅有一套,可是却从没亮相过。有一种观点是,毁于乾清宫火灾,可是依据《天禄琳琅数目》记述,并沒有《永乐大典》;也有人说毁于明亡之时,闯王李自成的火灾,但仅仅一种猜想,没法确认;最有可能的一种是,做为嘉靖皇帝的随葬物,安葬在永陵秘境,尽管嘉靖皇帝病逝时,《永乐大典》并沒有完成,但嘉靖皇帝是人死之后三个月才安葬的,嘉靖帝安葬以后,原本也随着下落不明,可是除非是开启永陵,不然也无法确定。

对于明嘉靖副本为什么也只剩余好几百册,有科学研究权威专家觉得,是清代时,编写《四库全书》时,要查看《永乐大典》,这一全过程中,编书高官盗窃了很多的《永乐大典》。在《四库全书》进行以后,官方对《永乐大典》监管不那麼高度重视,一些高官借机行窃。

而在近现代至今,钱钟书等专家学者们,也明确提出了惊人见解:《永乐大典》的“原本”,很可能伴随着嘉靖帝的过世一道安葬,储存在安葬嘉靖帝的定陵当中。假如说还有完整的版本,只可能是指望嘉靖皇帝的帝陵了。可这一观点,也只是是后人专家学者的推断。更何况以定陵的自然条件,这一部《永乐大典》纵是真在里面,又是不是能挺过時间的考验,迄今依然存留?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极不乐观的事儿。

但不管它是不是也有重见天日的一天,《永乐大典》的悲情命运,始终是一个痛心的经验教训:一个无法自立自强的国家,纵是历史时间再久远,又怎能守好文明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