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着。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早年经商于阳翟,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归秦而登上王位,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期间,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在诸侯当中赢得了颇好声望,被称作战国四公子。

 

 

       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竟不如他们,于是遍招天下文人异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一时间,门下食客竟多达三千人。

       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看重勇夫猛士,而是十分注重文才。当时诸侯中有很多辩才之士,像荀卿这样的人,着书立说遍布天下。于是吕不韦想编着一部宏篇巨着,以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并能够流传后世。

 

       吕不韦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并挑选文辞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吕不韦认为,这是一部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故称之为《吕氏春秋》。

       为了精益求精,扩大影响,吕不韦让门客将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首都咸阳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悬赏千金。

 

       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由此可以证明《吕氏春秋》达到了字字珠玑、尽善尽美的程度。《吕氏春秋》的面世,让吕不韦的大名远播诸国。

       《吕氏春秋》包含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多万字。其中,十二纪按照月令编写,以春生、夏长、秋杀、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体现道法自然之意;八览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修养展开;六论以人的行为以及事理为主题,涵盖了人的行为尺度、处事准则、情境条件以及地利等方面。

 

       书中包含了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理论体系,同时也保存了医学、音乐、天文历法及农业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杂家学说代表巨着,也堪称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禹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