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每个求职者将要应聘时都要做好回答面试问题的准备,还要知道面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是整理的面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了解公司及你应聘的岗位。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一是这家公司本身。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它的经营模式大概是什么样子?属于哪个行业?规模怎样?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如何?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策略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公司的***上了解各大概,加上一些社会化媒体的渠道(微博、博客等)应该能大致掌握。二是公司的竞争情况。有哪些竞争对手?公司和其他竞争对手比有哪些竞争优势?目前在行业内所处的位置?和竞争对手比短板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也可以找到在这个行业里做过的师兄师姐或朋友什么的打听一下。三是你应聘的岗位。这个岗位要求做什么事情?要完成这些工作内容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个相对比较容易,有些公司的JD写得很详细,这些信息甚至都写在里面了。如果JD不是很详细,你可以请教一下做过类似工作的朋友,做这些事儿需要什么能力。
二、了解你自己的优劣势。
前面是知彼,现在要知己了。也许有些人会很不屑,我还不了解我自己么?嗯,这个嘛,我不好妄加评判,至少我周边的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些号称了解的,细细问来,也都很模糊。要了解自己可以考虑做这么几件事儿,一是做次职业测试。现在网上有不少免费的测试,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点、职业性向等等。不过请记住,这个测试,只能做个参考。二是询问你最铁的哥们或闺蜜。了解一下他们眼中的你到底是啥子模样,你常常能发现一些你以前忽略的东西。三是找到品格还不错的对手(如果你有的话),和他(她)谈谈,看看对方是怎么看待你的。最后这种通常比较准确,至于为什么,嘿嘿,自己琢磨吧。
三、找到岗位需求和你的优势匹配项。
目标公司和岗位你也了解了,你自己的情况也摸得差不多了,这时你可以列出一张表,左边一栏是【公司及岗位需求】,右边一栏是【个人匹配项】,进行一一对应。在填对应匹配项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具体的事例,这个事例要足够详细和真实,要有背景、任务、行为和结果(也就是阐述示例的STAR原则)。
做完以上三项准备工作,你心中应该大致有谱了,准备工作是冰山水下部分,是基础。接下来才是露出水面那一点点,即正是进入回答那个神马自我介绍的问题。大致框架可以是这样。
1、用几句话做个大致背景介绍。比如你叫啥,从事XX工作(和目标岗位相关工作)了几年(应届生嘛就说什么学校毕业的)。
2、引入对公司和岗位的了解。告诉对方你做了些工作了解到一些关于公司和岗位的信息。(说明你真的是care这份工作啊!)
3、在以上的基础上告诉对方你的匹配能力项,并给出具体事例。
4、做个小结,微笑的注视着面试官。
比如:
X经理(不知道面试官姓什么?晕,当然不专业的HR是不会主动告诉你的,但你可以更professional嘛,寒暄时就问对方),您好,我叫某某某,我从事XX工作3年了,在投递简历之前我对我们公司及我应聘的岗位进行了一些了解,我们公司是专业从事……在行业里……目前面临……我仔细研究了我应聘的岗位,结合自己的优劣势,个人觉得很适合该岗位。因为:
①这个岗位要求……我曾经在……时……要完成……通过采取……取得了……
②这个岗位工作的人应该具备……,我在……时……
③这份工作要求……,我有过类似经历……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很适合这份工作,也有信心能做好。
Anyway,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不要指望凭一些简单的技巧就能应付过去,基本功还是要夯实的,练好内功,再练各种招式,就容易许多。
求职面试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个人信息要保护
毕业生在填写个人简历时,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样会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其中尤其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二、面试地点要留意
大学生在面试时一定要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不要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三、遭遇“强制性”体检是要注意
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的,提醒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不要相信,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四、非法费用不要交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不要轻易相信外地上岗的承诺
对外地企业或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悔之晚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