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最新(6篇)

她说,“只要用心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一定会说好。”她是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篇1

社区的网格员赵玉萍回忆到,郑翔作为新到任的社区书记,她一上任就着手制作了4000多张“温馨服务卡”,卡上印着自己的电话号码,坚持每天到居民家中走访,与居民拉家常、交朋友,每到一户就留下一张“温馨服务卡”。

从事社区工作以来,郑翔舍小家、顾大家,用点滴行动践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的庄严承诺。她对党忠诚、为民负责,用执着与行动书写赤诚之心;她爱岗敬业、创新实干,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她公道正派、严于律己,展现了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她以身作则、充满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

采访郑翔的时候,恰逢3月5日学习雷锋日之前。她正在准备社区的学雷锋活动。郑翔说,雷锋精神就是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做一颗永远发出光亮的螺丝钉。她在日常工作中也时刻践行雷锋精神,一年365天,每天都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她跑遍社区的家家户户,完成了4000多户的户情调查,写下了10多万字的户情资料,真正做到了“户户制表、幢幢立账、楼楼建档”,社区和居民状况“一门清”。随着与居民的距离越来越近,她的“110手机”电话越来越多。

一年除夕夜,当万家团圆的时候,她连续接到8个求助电话,有被困在电梯里的、有家里停电断电的、有下水道堵塞不通的,她都带着社区党员干部一一协调、奔波忙碌解决。她的儿子曾抱怨:“妈妈,你的电话,为什么别人打都灵,我打就不灵?”她温柔而坚定地说:“因为我是社区110,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啊!”这是一句质朴的话语,更是一声铿锵有力的回答。

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篇2

去年,党的____在北京召开,作为党的____、____、____三届党代表,郑翔和前两次一样带去了居民的献礼。这次是一本居民们编写的《宜见扬州好地方》线装书,书里写满了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描述和赞美。而这背后,是郑翔这些年不断满足居民各类需求的不懈探索。

国家领导人说,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郑翔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服务千家万户要把事做好,不仅要保持激情,更要拿出办法。

社区里的文昌花园小区居民群体庞大,经过17年的治理,当年的“三多三难社区”已一跃成为“全国文明社区”。“郑翔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居民素质迅速提升?”全国各地的社区赶到扬州取经,而郑翔牵的“牛鼻子”就是创设“最美文昌人”奖项。

“年底,文昌花园小区的居民代表们会坐下来自荐推荐优秀居民,然后再由网格员投票,最后由社区文明评议团评议、公示。通过典型引领,大家在争做文明居民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小区居民叶长富去年荣获“最美文昌人”,他说,社区现在有28支志愿者服务队,居民争着加入其中,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兑换他人的志愿服务,所以每个志愿者都觉得作为小区一份子不能坐享其成。

用引导居民自治这样的“新办法”解决“老问题”,郑翔还将这些“新办法”提炼总结,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郑翔工作法》。“抓党建、开新路;个性化、建支部;选代表、中心户……”工作法让社区的服务管理实现了项目化和专业化,引来各地社区干部学习效仿。

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篇3

在平凡、琐碎而庞杂的工作中,郑翔深深体会到,社区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但有大道可行,就是要时时处处落实好党的政策,尽力把该做的事做好,既让群众满意,也给党员干部放样子。

“对百姓的事,我们永远不要说不,哪怕这件事不是你的分工。也不要畏难,先做了再说。”文昌花园社区工作人员乐玥对郑翔的教导记忆深刻。2021年夏秋疫情防控正值关键期,肩负4200多户居民疫情防控任务的郑翔一度每天只睡2个小时。有天夜里,乐玥在跟郑翔讨论核酸检测点位的安排,谈话间,郑翔坐着就睡着了。乐玥悄悄给她盖上衣服。只过了约10分钟,郑翔猛地睁开眼睛,从椅子上弹了起来,抱歉着让乐玥继续谈工作。“什么是优秀党员,郑书记就是。她不仅凡事想在前,还带头干在前。”乐玥说。

国家领导人强调,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为把文昌花园这个大家共同的家园建设好,郑翔按照党建区域化的思路,将全社区408名党员划归14个网格特色党支部,让每个党员有事做。“今年我们党支部一个重要计划就是服务社区的残疾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照顾和关爱。”社区居民张同元是社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他将今年党支部的工作计划报给社区党委后,郑翔当即表态:“老干部们让党的关爱遍及更多人,这样的活动社区全力支持。”

让每个居民都有服务他人的舞台。郑翔从社区党员中选了30户党建观念强、服务意识好的党员家庭为中心户,每个中心户就近联系1—10名党员、30户左右居民,由党员“带好一个家庭,带优一帮邻居,带活一片区域”。受此带动,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合唱团、舞蹈队、健康加油站等46个社会组织,以及28支民间服务队和23支文化活动队。如今,社区又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志愿者”的服务网络,让党员志愿者的电话号码都成了“社区110”。群众遇到困难,无论联系上谁,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把服务居民这件事做得更好。”从党的____归来,郑翔创新形式把党的“好声音”及时送到群众心坎上。在居民广场、学校、企业……一有机会,郑翔便开启大会精神的宣讲。居民、学生、职工……社会各界的人们围在她身旁细细聆听:“民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奋斗目标,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____报告中勾画的宏伟蓝图每一笔都将惠及人民……”听到动情处,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将党的____精神落到实处,郑翔已经踏上了新征程:“文昌花园社区正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第一社区’为目标,用扬州之美、运河之韵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滋润居民的心灵。我和社区党员干部将继续做好每件百姓事,履行好‘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的承诺。”

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篇4

现在提到文昌花园社区,人人都竖起大拇指。2005年这里刚建成的时候,却是扬州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困难家庭多、群众生活难,矛盾纠纷多、凝聚人心难,不良现象多、文明和谐难……“三多三难社区”的名号在扬州城里出了名。

“烫手山芋”交给谁?组织上思来想去,反复商量,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郑翔。

1983年从大学毕业后,郑翔做过会计、当过生产科长。企业改制后,38岁的郑翔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扬州市广陵区文峰街道宝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短短三年,她把原先不起眼的“宝塔”变成了崭露头角的“灯塔”。由她去干这个社区书记,正合适!

“宝塔社区工作处于上升期,果子熟了,怎能给别人摘呢?”郑翔要调到文昌花园社区的消息传来,亲友圈炸开了锅。有人善意提醒,“你家住西区,文昌花园在东区,太不方便了。”而郑翔却想得很简单:“面对群众需要,有什么理由挑肥拣瘦?”此后,郑翔成了每天穿越大半个扬州城工作的人。

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篇5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郑翔申请了一部尾号为“110”的小灵通。随后,她印制了四千多张带有小灵通号码的“温馨联系卡”,发放到了文昌花园的每一户居民家中。

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居民拨打电话,郑翔总是第一时间接听。社区居民藤晓玲回忆:“有一次,一对小夫妻吵架,半夜1点给她打电话,半小时后她就来了。她来了没多久,问题就解决了,她就是有这个办法。”

渐渐地,居民们开始口口相传:“拨打‘社区110’,解决问题就是灵”。这是扬州城里的首个“社区110”,也是郑翔打开文昌花园社区工作的一把钥匙。

为了让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增加收入,郑翔打算进行技能培训,让居民们找到工作。奇怪的是,无论怎么动员,大家都不愿意来。“既要能照顾家庭,又要能赚钱,这个工作才好呢!”一次居民的议论,让郑翔陷入了思考。她找到了社区党员李树香,开始牵头实施“家门口的饭碗”工程。

一个高温酷暑的日子,郑翔了解到开发区施桥镇某鞋厂有委托加工拖鞋的活,她就骑车出发了,途中电动车没电了,她只好当自行车骑,汗水湿透了衣衫,两腿像灌满了铅,到了厂里,郑翔几乎都站不住了。

每想到这里,李树香都十分感动,“不光是我,很多‘家门口饭碗’的订单,都是郑书记‘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跑烂脚皮’,靠着‘四皮精神’抢来的。”

如今,“家门口的饭碗”服务社稳定安排了400多名居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社员也积极回报社会,先后向社区爱心基金捐款20多万。

郑翔“时代楷模”个人事迹篇6

文昌花园社区成立于2005年,今年刚满“18岁”。十八岁,正青春,活力满满。

郑翔在工作笔记中一直重复这么一句话:“群众大事小事都在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只要一心对群众好,群众就一定会说好。”

“晚上打球吗,老地方,还是在我们小区篮球场。”从2021年起,42岁的社区居民茅炜几乎每天下班都会打电话约球友打篮球,“约球”的重点是“我们小区”,言语中充满自豪。

为推动居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运动的快乐,2021年5月,郑翔联合相关部门将小区的网球场改建成高标准篮球场。郑翔说,通过走访征集民意,发现小区内网球爱好者寥寥无几,但篮球达人却有数百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中青年,他们希望小区有个篮球场,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打球。

傍晚,一场“三对三”球赛后,茅炜大汗淋漓,直呼“痛快”。他说,打球是他的最大爱好,原来要开车20分钟到李宁体育公园打球,“现在家门口就能打,节约了时间和通勤成本,要为社区的改造点个赞!”

近十年来,在文昌花园社区辖区的文昌花园、鸿泰家园等小区,像篮球场这样的健身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鸿泰家园小区新安装的太阳能智能健身器材,可采集健身者的运动数据,居民只需扫描健身器材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自己的运动次数、运动时间、消耗热量等数据,吸引了许多曾在健身房健身的年轻人前来。他们表示,社区的一次次“小改造”,让老小区焕发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