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侵华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的不作为思想。
直接原因:张学良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因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事件的爆发。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1、强烈的息争御侮爱国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促使;
2、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认识上质的变化和他与蒋介石矛盾激化的结果;
3、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事件结果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5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事件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陪蒋介石夫妇回到洛阳,后转飞南京。
张学良:12月26日,到南京后,张学良不幸被扣,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
杨虎城: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
军队: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
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关键词:高考历史
- 上一篇: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 下一篇: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