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散文(精选20篇)
春兰如美人
文/晓锁
老家四面环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都是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春的气息就在这些鲜艳的颜色里明晃晃地扑面而来。花红草绿,芳香四溢。
深入山中,远远的一阵清香入鼻,忍不住停下来四处寻找这淡雅的香气来自何处。待终于寻到那束花草,又惊艳得不忍上前打扰。这散发着清香淡雅之气的花便是兰花,自古有着“花中君子”的美称。
父亲极爱春兰,每年春节回家,都会拉着我一起上山挖兰花草让我带回城里。老家的院子里自然也有不少父亲从山上移植过来的兰花草,每逢开花之际,你难以想像那是怎样的惊喜:当春夜喜雨敲打屋檐,从花香鸟语中醒来,惊讶地发现院中的那株兰花,在枯黄的茎叶底部竟钻出一两片嫩绿的芽,那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不言而喻。
带回城里的花,都是父亲细心挑选出来的精品。另外父亲还教我一些养兰之道,譬如说要将其根系铺展植入花盆中,覆盖煤渣、谷壳、木屑、花生壳之类,这样才易于透气。后来深入了解,发现父亲说的确实在理。明朝李民奎的《养兰诀》就曾有“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的记载。
兰花自古就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观其花,闻其香,画其形,更有文人雅士以兰寄情,以花言志。古籍《珍珠船》评兰:“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独兰花,兼而有之。”朱德的《咏兰》写“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孔子的“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幽幽兰香,菲菲袭人,世间无人不爱香,唯有兰香不生腻。杜甫也曾赋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春兰,也是我心里清雅的美人。
久居城市,不妨在家里的阳台上养盆兰花草。那淡淡的香气萦绕于心,让你瞬间有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浑然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兰
文/何红雨
前阵子刚刚养的花有些蔫萎了,很没精打采的样子。
是株什么花?我也不知道。
那花,是老公拿回家的。
当时下班回家,看到他把刚刚剪来的花放在地板上,心里就为那仅有绿叶的花兀自地孤单躺落而忧心。
我,其实是爱花之人,也曾不止一次地设想将来有时间时,会养很多的花。屋子里,露台上,尽都是些我喜欢的花儿,或者开些浅淡而并不娇艳的花朵,或者只有绿色的叶儿,却能够把新绿和生机在每天的任何时间都带给我,真好。
想起许多。
小学时候,住中学的筒子楼,条件相当简陋,可是,每每都会有花儿绽放在楼道里。
那些花儿,是父亲养的。很多种类。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甚至还有墨绿的颜色,在一年之中的某个季节中悠然着绽放,然后,吐露出淡淡的幽香,把简陋的筒子楼弥漫得异常馨香。
而我们,就在那样的环境中,读书或者写字。
偶尔,父亲还会把刚刚买来的书籍拿过来,给我们一段一段地讲解。唐诗宋词更或者是名着类的,常常听得我们忘记了时间;有些时候,父亲会从书店里买回最新的绘画书,送给我,微笑着鼓励我……
很多年过去了,许多记忆都在岁月的流逝中一点点地消失着,而父亲给予我们的许多,美好的或者温暖的记忆,却一再地唤起我沉睡的心房。
父亲那些年养育的花儿,有很多很多。
有的被父亲送给了不同的老师或者学生。
有一盆花,父亲却始终舍不得送人。
那是兰花。我忽然就想起了那盆花。
长长的茎叶,绿得很好看,然后,在某天的夜里,它还会突然地开花。
父亲特别喜爱那盆兰花,总是对它加倍地呵护。
记得一次问到父亲那是什么花,父亲这样说道——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父亲后来还对我讲。
流年中,想起很多,感动也满满地驿动于心中。
很想念父亲,在今天。
然后忽然又很想念父亲早年养过的那盆兰花,关于它的后来,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不堪了。
“绿叶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惠质不堪逐流水,露华何妨润愁肠。何人轻步踏小径,几杯残酒倾三江。怜花还需解花语,花魂诗魄传潇湘。”
姑且用这首古诗作结吧,献给曾经的兰花,也献给亲爱的父亲。
乡间味道・兰花落苏
文/稼穑
时下流行食素,盛夏更宜吃得清淡。但要清而有鲜、淡而有味,那一定要当地当季的好食材了。吃货们,松江“兰花落苏”(茄子)鲜香脆嫩、爽口下饭,就是当前最时令的美味。这可是当年松江府的贡品呢!据说慈禧太后就十分喜欢这一口酱落苏。
江南人称茄子为“落苏”。据传,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有一天看到妃子的孩子帽上的两个流苏,很像要落下来的茄子,于是“落苏”随口而出,从此将茄子叫“落苏”,且将农历十月三十定为“落苏节”。
“兰花落苏”作为松江府的特产,因有兰花清香而得名,种植历史已有六百多年,元朝有记载在松江北门外菜花泾一带种植为正宗,民间还流传着父女俩种落苏的感人故事。《华亭续志》也有记载,“菏泽浜落苏,有柴白两种为贵,味甘肉嫩胜于客种,取其小而摘之,经活水而入甜酱内,逐为菜品胜味。”
当地人也把“兰花落苏”叫“兰花小茄”,因其形如传统的本地茄子,但个小如指,有的饱满如母指,有的细长如无名指,前者肉厚质肥,后者皮薄细嫩,前者酱之,后者鲜食更佳。当地民间把鲜食落苏叫“捏落苏”,清晨在露水中采摘,用竹牙签在落苏身上刺上小孔,放盐及少量明矾,用手反复捏之(搓揉),再冷藏个把时辰,即可食之。鲜食加工简单,原味十足,清香爽口,软而不酥,十分过饭(下饭),是夏令桌上佳品。酱落苏其味更丰富,但制作很吃功夫,一般要先制作好酱(用面粉加蚕豆瓣制成饼,放在麦秸秆内发酵,利用黄梅高温高湿发酵,出梅后放水拌料,再在太阳下暴晒),将腌制好的小落苏放入酱缸内,在太阳底下直晒,太阳越烈,则落苏越入味,当然前提是要有好酱。入酱的落苏经三到五天日晒,可从酱里拿起来直接食之,也可晒干久藏。酱得好的落苏,油光发亮,内冒咸蛋黄般黄油,肥甘鲜香,回味无穷,可做菜肴,也可当零食,平民百姓常吃,文人雅士爱吃,难怪慈禧太后也喜好这一口。
兰花落苏一般在四月移植,五月可摘,食至立秋,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也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捏落苏是夏季当地家家户户简单的美味,但酱落苏讲究佐料、天气、经验,能酱好不易,尤其是现在好酱、好落苏、好经验所有无几,笔者深有体会。好食材是成就美味的关键。要做好的酱落苏,好的落苏品种是极为重要的。什么是好品种?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传流的、经过长期进化的、具有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强、品质优的特点,与人共有这方水土。所谓人灵地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旦远离就会水土不服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些年外来物种纷沓而来,乡土品种流离失所,不少长者乡贤因感觉不到这种乡间米道而颇有怨言,也触发了他们牵挂着的乡愁。
人生天地之中,与天时地理相应,故不同的季节,饮食相应食材。每种食材都有属于它生长的地方、时节,要尝到乡野新鲜,就要遵循自然节奏。当地、当季、应时而食,既是简单健康的饮食,又是一种自然有效的养生方式。
如今,松江农技中心在浦南经过七八年的广泛搜集,已有五十多个乡土品种作为资源被保护。“兰花落苏”等一批名特优乡土品种经过精心培养、提纯复壮,将面向家乡父老乡亲。
民以食为天,食以乡土宜。应时而食,乡间米道。
走着,走着,春就来了
文/琴儿
暗藏了许久的玄机,被红对联红灯笼,被红红的鞭炮炫目的礼花,一语道破。
一支支饱蘸深情的墨的毛笔,横竖撇捺,平起仄收,或刚劲泼辣,或意犹未尽,草书、隶书、篆体的汉字,于一张张鲜红的纸上,或浓如山黛,或轻似描眉,水墨的情意,热辣辣的祝福与期盼,就这么慢慢地渗入光阴,落在纸上,张贴在家家户户的门楣。
红通通的灯笼,悬挂于林立的高楼的窗口,悬挂于乡村的大街小巷,成了夜浪漫的点点繁星,点亮了人间亲情爱恋的温馨缠绵。鞭炮,爆响。烟花,腾空。喜庆和孩子们的笑声串在一起,团聚和大人们的笑脸串在一起,幸福和老人们的慈爱串在一起,淳朴的生命在欢庆,烟火的温情在鼎沸……
红红火火中国年,汇聚成浓得化不开的热烈与柔情,令人动心、动情,激动与幸福如海浪一般,涌过一波又起一波。
我屋子的门前,有一个平台。靠着平台,是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玻璃窗上,粉蓝色的纱帘静静地垂落。静谧的晨,阳光渐渐洒满我的平台,穿透我的纱帘,用它的手轻轻抚摸我的面颊我的衣衫。春光,再也不舍得掩藏,不疾不徐的,一点一点明晰,一点一点繁茂,一点一点淹没掉尘世的喧嚣,一点一点凝结成一脉清越的明澈。
听班得瑞的《春野》,琴声穿透光阴的墙壁,从郊外来,从远古来。闭上眼,我似乎听见了泥土正在苏醒,花儿正在吐蕊,鸟儿正在振翅,虫儿正在呢喃,山泉正在汩汩流淌。甚至土地的呼吸声,甚至雨水的滴答声,甚至阳光的跳跃声……花的清香,水的清澈,草的清新,天的蔚蓝,云的轻盈,一切一切,都在我的倾听中铺排开来。整个人,似被荡涤掉了所有的尘埃,清灵如面前绽放的那一朵朵翡翠一般的兰花。
这盆兰花,名唤“绿翡翠”。狭长坚硬的叶丛中,呼啦啦窜出挂满铃铛的花枝来。风铃儿一般的兰花,状如竖翅嗅香的蝴蝶,每一朵都灵秀得可爱。最要命的是那兰花的色,五朵粉粉的绿瓣在外环绕,中间是瓶状的栀子的白,最中间两束鹅黄的蕊,整朵花玲珑俊秀,剔透晶莹,俊秀得很,又乖巧得很。旁边一大盆紫色的蝴蝶兰,华丽豪放,一大朵一大朵的,开得张扬而热烈。然而与“绿翡翠”比,明显透露出些俗与浅薄来,底气不足得可怜。绿萝一点都不懈怠,昨天才展开一片大叶,今天的一杆枝又鼓胀着,期待分娩出新叶来。与这些花儿相依着过年,是我这段时间最愉悦的事。
琴声一路轻扬,与窗外的阳光,与窗内的花儿叶儿,携了手,化成一个个清脆的音符,流淌,回响,奔流,乍泄。舒缓,清丽,明媚快乐又禅意暗藏。
旧的时光走远了,新的日子走来了。更替与交接,只一瞬间的工夫。光阴,就像捧在手里的细沙,总会漏掉些什么——美好抑或抑郁,忘记抑或怀念。有些事,过去了就算过去了,有些人,走散了就不再等待团聚,删繁就简,轻装前行,走得才会轻快些吧。日子过得真快,这不,昨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走着走着,春就来了,那杏白桃红,又将翘首枝头。那绿盈红肥,又将漫山遍野。
走着,走着,春就来了。走着,走着,花就要开了。
我站在低处,安于细节,等待,又一次春暖花开。
我抬头仰望,呵,又是一年明媚春光。
忍不住,伸出手,接一捧阳光,轻声呢喃:你好,春天!
赏花皆为暗香来
文/李丽琴
春节的时候,董老师养的兰花开了。先是一两朵,三四朵,到初六,已经是未见奇花先闻其香了。
那是大雪素,叶宽、花大、整花素色洁白。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晨光中,见到一盆淡雅素洁、泛着淡淡的花香的兰花,让人顿感春意盎然,心旷神怡。
剑川人爱兰,儒雅之士总喜欢养几盆兰花,在花开的时节品茗赏花,陶怡情操。大雪素是云南家养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是滇兰的品牌。虽然不是名贵兰花,早几年剑川兰花“剑阳蝶”等名贵一方,被炒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养一盆这样的兰花也是奢侈。不说家有兰花被贼惦记(我家最普通的兰草都被人偷了),一般人买都难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大雪素,花和叶都被智力超凡的人们以假逼真。儒人雅士心境淡泊,哪里希望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自然是不凑那热闹了。
董老师说他那盆大雪素是去年花150块钱买的。去年是3苗,今年已发到6苗,董老师女婿说今年也就值150吧,在下关,素心兰今年的价格是20到30。养这盆花是喜欢叶宽、花大、整花素色洁白,无论春夏秋冬,有花无花都素雅清新。
这几年,兰花价格已回落,爱兰人士养什么兰都不再是难事。但关于兰花,听最多的是人们大谈曾经如何如何炒兰花,这个赚了多少那个赔了多少,很少有人说喜欢兰花外观或品质。听董老师这么说,再想这一年来对他的认识,觉得他也是一盆素心兰花。
去年初来这儿的时候,见到董奶奶,先生和那几个同事说:这位奶奶这么慈祥,真是不多见。再见到董老师,都说他心态年轻,心胸宽广。而我,最钦佩的是董老师的能上能下,淡泊心境,体贴家人。剑川人喜欢吃粉蒸鱼和辣酱,隆冬季节总会买些回来细细加工,晒几成干,放什么料都是有讲究的。在马登,大男子主义还很重,这些几乎都是女人来做,有时不合男人胃口还会被奚落几句。我母亲天天做着做不完的家务事,我父亲就常常说她什么大事也没做。我爱人做了什么事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但在董老师这里,几乎没有大男子主义,他总是很主动去做些别人看起来不是男人做的事。去年见他不要董奶奶切鱼,说是鱼腥味不好闻,还见他很细致的装瓶瓶罐罐的鱼和辣酱,说什么时候给在下关的儿孙们带去,那时就暗自感动,一个男人,这样子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关怀家人,董奶奶和他们的儿孙,是幸福的。董老师不仅关怀家人,也关怀周边的人。下雨了,他提醒我们收衣服;天冷了,他提醒我们加衣服。和他们住到一起,我们也是幸福的。
老师,是影响人一生的人。董老师年近七十,桃李满天下。学生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他提起他们,总是很欣慰地说这个的可爱,那个的优秀,好像没有调皮得让他头疼的学生,或者学生调皮也是自然。言语中都是关爱。人生道路上,一个好的导师,就是一轮太阳。1989年他曾经被国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我想,他的学生们一定也会以他为荣。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他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他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地方发展。有时候,一些发生在周边的事就让很多人有看法,评弹中自然不乏尖锐的抨击。但从没听过董老师说些尖锐的言辞,听最多的是:客观看待。一次去他家,他给我看了他装裱收藏的很多书画,其中一幅是他退休时一位老师给他画的梅花图,题款以“梅花傲雪骨非凡青松挺立品自高”,赞美他的高洁品格。还有杨宗舜老师送他的一首七律:《述怀》学海遨游居榜首,讲坛授业总领先。一身正气行正道,两袖清风乐清欢。无私无畏胸襟阔,不亢不卑眼界宽。莫道白发节难守,胸藏太极志弥坚。他谦虚的说那些是过度的赞美,但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他就是有着梅兰般品格操守的人。还有一幅装帧精美的书法作品,是近溪隐君家训: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厚,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衣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礼。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该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这气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今人好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而曹切记吾言。
董老师说喜爱那篇家训,请一位书法老师写了装裱存留,以告诫儿孙朴实做人。物欲横流的今天,能保持这样的心境,实属不易。想着董老师的为人处事风格,也是以此自省自律。而我读那篇文,也是受益的。
大部分人迷恋麻将的今天,董老师却很时尚地做着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站。网站集周易与地方文化知识为一体,打理得有声有色。有动画,有精美音画帖,还收录很多关于剑川风情民俗的文章。从他的网站,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物,也能看出他尊重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民情民俗,也接受着不断发展更新的新事物新元素。这点,不仅父辈,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张学良有咏兰诗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只希望,暮年,也养几盆兰花,春节的时候,看着兰花静静地开。
淡淡幽兰
文/山涧幽兰
清风衣袂飘飘从寒冬的肩上飞来,它轻灵飘逸的漫过白云、穿过大山,划过小河,携拥一生的心愿,一路微喜,浅笑嫣然,悠哉自由的落进春季的心房。不惹百花,不沾闲情,只需一颗纯净之心寄深情于幽香里,一声幽兰,几世倾情。万行千山寻芳踪,痴心不语可见天,遥望山中草色青,不觉蝶舞寻香来。
兰花,又名芝兰、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十大名花之一,它以叶秀花香著称,世界上大约有兰花三四万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的生态环境里,从沼泽地到不毛的悬崖峭壁和山涧河渠,从热带雨林到阳光直射的草原。外国的兰花多为浮生兰,其中有:卡特兰、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文心兰、兜兰、万代兰等等。我国养兰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兰花为地生兰,常见的兰花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等等。
“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兰花叶秀,幽香飘远,它的香气浓而不烈,香而不浊,淡淡幽幽,忽悠忽现,若居住群山之中,时常会有清风徐徐来,幽香洗我凡尘心的际遇。
记得一友给我说过,他家就在山脚下,有一次他与朋友徒步爬山,当清风拂面,有一种淡而幽香的气味慢慢地掠过他们的嗅觉,那一刻他们觉得身心清爽,精神焕发。他们顺着芳香寻去,果然在峭壁处有几株碧翠幽兰,观之叶秀挺劲,疏落有致,交相辉映,几朵小兰花屹立在叶中,五瓣儿开,色如牛乳,湿润娇嫩,含笑带羞,嗅之,有淡淡的幽香,不浓不烈,沁人心脾,甚是好闻。
山野是树木植物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兰花也是居住于此,它一日一月一年与寂寞为伴,与凄苦为友,吸收日光,吻尽月华,不择居地,不择环境,藏隐杂草中,自然生长,落到那里都可为家。高山有它们的身影,险峰峭壁是它们的家,潮湿阴暗的河渠处都有它的同胞。人们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一株株娇小秀气淡雅的青兰竟会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是如此俊秀飘逸,幽香四溢,典雅灵秀的洁尘之花却自愿隐埋在山谷之中,不与百花争锋,即便如此,人们还是知道了它,寻兰花,不怕辛苦,不远千里,只为寻得一缕兰香。
山涧是两座山中的清澈甘甜、泊泊不息的溪泉。兰生山涧,长期受溪泉沐浴滋养,涧边的幽兰更加秀气坚韧,它没有闹市中人们培养的兰花肥壮娇气,也无深谷幽兰的孤高自傲、不近人情。它只是长在清澈泉边的一株幽兰。幽兰常年居山中,鸟来不惊,雨来淡然,烈日暴晒,不改其色。它简单平常,不羡山高,不嫉花美,它就是一株山涧幽兰。青山拥幽兰,风来幽淡淡,幽兰以地为床,天为被,含笑送岁月给的风霜,翘首迎接美丽的年华,虽独自居山中却比平常幽兰更加野逸秀劲,花型秀美清雅,花香幽淡,以幽香盖压群芳,飘香万里。
“手培兰蕊两三栽,如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兰居室内,馥郁幽香。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中,买一两盆兰花放置于书房,让兰花亲近诗书,与笔墨为友。听说很多名贵花草会选择环境土壤生长。兰花不是如此,它不论环境,不择土壤,腐叶枯枝即可作肥,它根扎污处不该本真,依然可以长出青劲秀逸的花朵,亦如池中连,出淤泥而不染。
当晨曦来临时,一人静坐室内,一首音乐,一本书,品读着入心富有感情的文章,一瞟青兰在身边,放下手中书,静观,它细叶,修长,秀挺,多而不乱,叶姿雄伟,刚柔相济的叶丛、端庄素雅的风韵,花形典雅漂亮,淡幽怡人,真是兰居我室,浸香心扉。
文人识兰爱兰。孔子识兰,称兰花为香祖,视为王者之香。他在流放别国途中无意间看到一株兰花,孔子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的琴曲《猗兰操》更是把兰花的风姿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孔子爱兰爱其品质与幽香,曾对曾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识兰痴兰者莫过于屈原。屈原在《离骚》、《九歌》等诗篇中写道:”余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兮。浴兰汤兮沐芳,纫秋兰以为佩”.”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屈原爱兰爱得痴情爱执着,身上佩物只佩幽兰。他爱兰爱的是兰花全部,无论花草叶根茎,都会令执着痴迷的爱下去,兰遇屈原知心,屈原遇兰幸事。
君子爱兰,兰如君子。不求名利仕途,只追心胸坦荡,邓板桥朱德便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君子。邓板桥清代文人书画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文学功底深厚,素以诗、书、画三绝之誉,邓板桥爱兰,他一生养兰写兰画兰,画兰、写兰诗文无数。喜欢把兰花移植到山野之中自然生长,他说兰本是山野之花,只有在山野才长出飘逸秀挺的兰花姿态。邓板桥的《竹兰图》以兰竹为图,竹子多而不乱,少而不疏,兰花野逸苍劲,以重墨草书之笔。画尽兰花烂漫天性。他的诗;”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还有;”知君本是素心人,画得幽兰为写真;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篱茅舍是芳邻,.”两诗一画分别写出兰的姿态品质心境、画出兰自然随意的生长以此寓意出邓板桥的高洁,淡泊、正直的品格。
朱德元帅是一生爱兰,视兰花为国宝。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如”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他说,兰花孤傲倔强,有自己的个性,养育时要顺着它。不然,轻则不开花,重则枯黄死。元帅对井冈山的兰花甚是喜爱,解放后重游此地,他亲自去崖岭拜访兰花,在深山处采摘一株幽兰,他爱不释手,视为珍宝,他喜兰叶秀逸,兰香淡幽和兰花不因无人不赏而芳的君子之风。
,兰是一种香草,以它高尚、正直,高洁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风流雅士常以兰花来标榜自己内有傲骨、高风亮节的品格。宋代赵孟坚的《春兰图》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画兰图,图中有两株前后错落有致的兰花,他构思巧妙,用简洁流畅的笔墨,画出飘逸的,舒错有致的兰花叶子,画兰者都知叶子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幅画作,赵孟坚的兰花叶子细长而坚挺,叶为稍有弯头,线条变化多端,错落有致,以浓墨点染花色,虽是水墨画无需一点花哨颜色,却呈现出清雅秀气。
郑思肖爱兰,他的《墨兰图》寥寥几片兰叶,两朵兰花,花开正芳,饱满简练,整幅画作构图简洁,笔墨稳健流畅,刚劲而又不失婉转,叶不相交,野逸舒展,他借笔写意书抒发心中的理想,以兰姿的坚韧不屈和高洁品质来比喻自己的高尚情操
如兰女子,素心淡然。亦如兰花中的珍品素心兰,淡雅、素净、安宁。又如青花瓷般,薄薄的胚釉,透着灵气,这种优雅明净的气质来自骨子里。如兰女子拥有一颗素心,她常以纯净之心眼眸看什么都是美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戴着有色(势力名利金钱)眼睛去看事物和人。最普遍的是女孩子选男友,不问才学,不看相貌,不论人品,只看家底丰厚与否,钱车房可齐全,对于这种择偶观我感到无言,只想问一句:”如此择偶,把爱情置于何地?
甚是喜欢素心女子,她视金钱如粪土,在金钱面前可以大胆的说,我有我的颜色,不需要你的金钱来装饰我的容颜。在名利面前,她可以淡然一笑道名利与我无关。势力如山压迫时,她可以以死相拒,可以用性命来抗争身边的不公平。如兰女子,净心浅浅,一颗宁静之心、淡泊之心,她虽不是女子中的最好女子,她却有自己的性格和主见。如兰的女子多数不谙世故,简单安静,远离世俗。她在她的世界里生活,恰如云端一样,活在自己的云山雾里,无争无扰,平淡到老。
古有蕙质兰心,兰若为人定是一位才子,纳兰容若便是一位。他才华横溢,恨世嫉俗,身为权贵家庭,却向往无争的平常生活,最终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多少惋惜!
我不是兰,也不如兰,偏偏喜欢慧质如兰的才女,可笑吧!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汉朝班婕妤便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少有才学。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她和成帝结为夫妻,夫唱妇随,好不幸福!后因赵飞燕得宠,她不得已远离成帝甘愿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终老。试问若是女子无才?怎么与夫君写诗论词,同甘苦,共进退,有才的女子必是有勇有谋,敢作敢当,巾帼不让须眉,蕙质可兰心,馨香满天下。
兰如诗。诗人以文字绘兰、以情感思兰。文人墨客因兰花来赋诗写词不计其数。兰(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写兰花在山谷幽芳的景致,以此表达兰花本是高雅之花,却愿意独自深居山中幽幽自芳的静洁品质。
咏兰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这首兰花诗把兰花的形态品质及性情一一描之,仿佛看到了兰花怎么经历一年四季的沧桑岁月,以此来歌颂兰花在不同的季节与环境里都是君子之风范,也证明少帅经历南征百战后的淡泊名利的心态。
人生难得一知己,很多人把结交的知心朋友称为兰友。亦如伯牙和种子期一样,相逢恨晚之心在,你若离去,从此弃琴我不弹,这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们在生活里遇到的人往往是泛泛之交甚多,知心者寥寥无几,甚至没有。有人说千金难买知心人,对呀!知心的人是相互彼此了解信任,你一个眼神他懂,我一个手势,他知其意,若做不到如此,最多算是朋友。
自古至今谁不渴望一知己?不管在人生任何阶段,有一知心者在身边,不论金钱,不在乎外貌,不及年龄,交心足矣!知心人如兰花遇到梅花,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名字和习惯,却有同样的品质和真心。兰懂梅在寒冬之苦,知梅有清骨,不屈不饶的精神。梅知兰居空谷的寂寞,懂兰远离尘世的孤傲品质。这便是知己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喜欢音乐,常把自己沉浸于音乐之中,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听各种优美动听的音乐。兰花的音乐很多,听来听去,感觉《空谷佳人》《和兰花在一起》尤其好听。空谷佳人以飘渺空灵的女声吟唱为音乐灵魂,音乐开头以鸟鸣,泉水叮咚,远远的听到女子轻灵的吟唱,吟唱伴着琴音悠慢舒缓而来,清雅的乐感。空灵的心境让我们感受到幽兰如佳人,淡幽而清芳,泠泠的弦音若有若无慢慢的把心领到空谷之中,仿佛看到兰资秀雅,兰香幽幽,听一首音乐,进入一个世外桃源。悠哉!
《和兰花在一起》钢琴曲缓缓而至,忽然感到一个人处在一个静雅之地,孤单寂寞时时袭来,抬眼望见远山遍野的兰花,悠闲自得的开放,心里的烦忧被大片的兰花赶走,不管其他,享受眼前,此刻我将心置于兰花之中,只想兰花在一起,一起欣赏美景,享受自然……
幽幽清兰草,闲居峭崖边。不惧风雨袭,淡香伴笑颜。淡淡兰草,幽幽河渠,润我其芳,伴我年华。
兰花缘
文/张建春
兰走进了我们心的苗圃,我们从此没有理由不为她除草施肥浇水……
喜欢兰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天然的样、淡淡的香,侵入骨髓的绿色,刻进眼底的风韵,都是永远的理由。兰不做作,兰不挑剔,一捧土回报一个世界,一汪水回答山岚之气,忘了些许日子,她仍笑脸对你,天天记着也不媚脸相迎,春天如此,霜寒如此,骄阳之下最多低下头,让一股谦逊藏进风风火火的太阳。
和兰结缘应该有些年头了,小时就知岁寒三友,兰在之外,我却实实在在把她引为知己,至于松竹梅却把他们当了另类。
兰的品质是在心中的,不张扬更不出人头地,该绿时大绿,该芳香时默默,让一世界的香退避三舍。吐蕊时她在何处?混杂于灌木、荒草之间,甚或在雪压大地的时间。暗暗地,独自地吐纳,着意的呼吸她会远离,静住了心她才会出现,这种境界越过了时空的交替,只是缄言的,捉住所有的期待。
每年都要进一次山,当然是早春的时候,奔往何处?自然是兰。似乎每年兰都在等我,等我与她做一次深情的对话。在山涧我是不会侵入兰的领地的,只会洗干净了目光,静静地去看半山腰盛开的兰,听听她的芳香,揣摩一下她的心思。朋友的兰花养得不错,在网上时常发布兰的消息,潜水已久的我,做了一次评点:知兰之士。知兰的人完全可以引为知己,兰无华丽的外表,只有读其心智的人,才会爱兰,善待兰,而能做到这些的人,早已了无功利,只会沉住了气去品阅大爱无疆的坦然。
兰的品种很多,名贵的、卑贱的、大众的,这些却和我无关。大凡兰都是我喜欢的。爱兰和花无关,芳香和美丽却是人爱的,而一簇兰草飘动在视野里,她的舒展,极致而自然,她的绿衣,平凡而雅致,能不把她捧在心窝吗?
爱兰而不选择其身份肯定是种境界。去年苗交会期间,大批的兰上市,流连于兰草之间,除了心动之外,还有淡淡的心酸,这些沾染山岚滴语的绿色,远离了故里,即将在城的一隅安家,而又有多少能善待她们呢?兰已是稀缺品种,钟情于兰的有之,而更多的只为一年一度花的芬芳、甜蜜。也许因为喜欢兰花,而略懂兰花的缘故,卖花的大哥,悄悄地和我说:送你一棵吧。此兰真的其貌不扬,说到位,她是低送的,甚至会让人随手扔入垃圾箱的。我接纳了她,选了最好的陶盆,透气的泥土,她昂扬地活着,回报我的是今年的春天,箭簇挺出一片天空,散淡的香气晕染了我不大的书房。我终于明白了卖兰者的心思,他一定是把兰当作女儿了,要嫁就嫁给懂得女儿心的,用衷爱作最好的新房,且久远久远的。
我想我和这兰是有缘分的,至今仍不知她的名字,她却在我众多的兰花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开得最早、最芬芳。
时常为自己养护的兰花发愁,收藏了她们,似乎是在为自己救赎。兰也如人,当连根被人拔起时,总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地,而我又能做什么呢?不过捧上一把土,浇上一缕水,偶尔和她们对话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有趣的是,呵护兰花是具有传染力的。几个好友都成了爱兰之士,春天的深山之行,车的后备厢就成了兰花的居所,救赎也好避难也好,兰走进了我们心的苗圃,我们从此没有理由不为她除草施肥浇水。时常会奇想,兰有翅膀就好了,可以放飞她们,让她们有更好的去处,不要守住一个旮旯,任人摆布。
对于兰还是有很多话的。兰的芳香是会打开门扉的,有阳光的日子,兰静静地香着,拧动门的把手,兰已在和你打招呼。
与兰结缘,如同与一位知己结缘,话多话少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兰草赋
文/潇澹
一个春暖花开的四月天,朋友邀我去黄石“花卉大观园”赏花,说是那里有很多的名贵花卉,值得观赏。
于是,我慕名而去。
一进“花卉大观园”,果真,园里各种花卉让人目不暇接。我左瞧瞧右看看,发现有不少名贵的兰花。有兰草花、春兰、蝴蝶兰,还有君子兰、大花蕙兰……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
那兰花的花瓣也是千姿百态,有梅花瓣、荷花瓣,还有蝴蝶瓣……圣洁高雅、清美芬芳的兰花,以它特有的优美形象,赢得游客的青睐。
兰花,常常被国人视为圣洁的化身,比作完美人格的体现。画国画的人,没有不喜欢画兰的。兰,无论花、叶、根,都很入画,尤其是兰叶及整株兰草,既可单独以山石相配构图成画,也是国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点缀植物。
兰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她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华夏儿女理想人格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兰花是一种以香着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它以无以伦比的芳香,享有“ 天下第一香”的美名,它以色、香、姿三者兼之,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她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她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为“花草四雅”。
人们深爱兰花,将兰花喻为“花中君子”、“隐居处士”、“空谷佳人”等等。
淡淡的兰花迷恋了多少英雄豪杰!
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见隐谷香兰独茂,对兰花发出了这样的赞语:“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穷困而改节”。
唐代诗人李白也写过赞美兰花的诗句:“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兰》诗中吟道:“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说的是兰花孤傲高洁,可以取入书房;兰花素淡清香,可以点缀卧室。说明高洁淡雅的兰花可入诗入画,深得人们喜爱。
共和国朱德元帅生前也酷爱兰花, 他家里养了不少兰花, 他亲自给兰花浇水、施肥。他写的兰花诗:“幽兰叶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他是在赞美兰花精神,也是在鼓舞人民士气。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都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
画家取兰泼墨以寓志,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
兰花,有着淡泊、典雅、美好、贤德的崇高品质。
它即使生在幽谷,与草芥为伍,依然纯净自我,卓然风骨。
它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
它有刚柔相济的叶丛,有端庄素雅的风韵,有清新飘逸的幽香,它低调却蕴含高贵。
它有着与生俱来的质朴高洁品格,博得世人的称赞。
兰花又叫兰草,最早生长在深山里。因为人们喜爱她,于是,聪明的花匠将它迁移到了温室,供人们观赏。兰花种植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品种繁多,品位极高,极具观赏价值。
记得小时候,我上山砍柴时,经常碰见树丛里有兰草花。那兰草的每根茎只开一朵花,模样亭亭玉立,花色为淡黄绿色,异常清香。我对她爱不释手,总要折上几枝带回家中,插在花瓶里,放在窗台上,那淡淡的清香溢满房间。
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自幼酷爱兰草。
我爱她高贵含蓄,卓而不骄,谦谦君子,朴素中自有风韵;
我爱她隐居于幽谷之中,不与树争高,不与花争艳,默默地开放,独吐芬芳。
兰草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我的生命之中,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
此时,我站在园内的兰花旁,许久许久。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些叶色碧绿青翠的兰草,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时,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地质勘探队员,肩背绿色地质包,手拿地质锤,告别了繁华喧闹的城市,告别了爱人和孩子,去到杂草丛生的大山深处,搭起帐篷,开始了新一年的野外地质工作……
他们就象兰草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茁壮成长,永不屈服。
勘探的途中,不是荆棘遍布、怪石林立的羊肠小道,就是险峻的绝壁、深壑,甚至是密林、枯藤、老树挡住去路。这些,从来都不曾停止勘探队员前进的步伐。
白天,他们黎明即起,身背沉重的仪器,手拿罗盘、地质锤,肩扛铁锹、标杆,勘察地形、地貌,辨认岩石和矿物,采集岩石样品、标本。
夜晚,他们披星戴月,就着微弱的灯光,铺开一张张图纸,认真分析地质现象。针对白天采集到的地质岩石标本,准确地进行描述记录。
勇敢的勘探队员们,在那高山之巅,在那丛林深处,坚强地穿越、跋涉。他们顶酷暑,战严寒,吃干粮,斗野狗。不管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始终是那样的执着,充满朝气。为了祖国的找矿事业,长年与山为伍,征服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顽强地工作着。
勤劳勇敢的勘探队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他们有着兰草一般的高尚品格,身在深山,与世无争。
我爱兰花,我更敬佩地质勘探队员们!
竹兰幽梦
文/�g夜聆离殇
饭后闲着无事,我独自在东湖花园散步。穿二号小区而过,见墙角一丛“情丝竹”亭亭玉立,笑迎寒冬。旁边,一瘦石壁立。枝干挺拔,竹叶青翠,碧绿如玉,宛如板桥笔下的《竹石图》。“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霜,节节干宵,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这竹与黄山竹不同,与井冈翠竹不同,与绝大多数竹不同,细细的竹枝爬上一道碧绿的细纹,细若游丝,清脆碧绿,故名“情丝竹”.我驻足观看,仔细欣赏,设计者在竹子旁立了两块石头,多了几分雅趣。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竹傍之石宜瘦。古人讲究一草一木、一石一花要互相映衬,才有美感。古希腊先哲讲“美是和谐”的,也是同一个道理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无论在墙角,还是在荒郊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孤独,一年四季饱受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让人讴歌,令人崇拜!
竹的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喜欢竹,是因为她的坚韧不屈、高风亮节、不卑不亢。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吾一日离不开君子也”.“扬州八怪”郑板桥是有名的竹痴,他一生三分二的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笔下的“萧萧竹声”及现代意蕴解读,引起天下人的共鸣。板桥先生,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一生画竹、吟竹,与竹结下不解之缘。甚至,连他那堪称天下第一绝的“六分体”,也颇有竹的风韵。竖笔如竹竿、横笔如竹枝、而那撇和捺则如迎风飘动的竹叶。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的《板桥观竹》、《板桥落梅诗意》、《听竹图》、《竹林步月》等一系列作品在他的笔下汩汩而出,丰富突出,耐人寻味。
从文房进去,一方巨石制成的石砚,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主人不是把它拿来磨墨写字作画,而是以石当茶几,几个朋友围石砚茶盘而坐,边喝茶,边观赏,那方石砚,呈椭圆形状,上面雕刻着荷花,四周酷似石磨的水槽,中间一圆盘突兀,圆盘上方放着一方形的古砚,古朴、端庄,粗中有细,做工考究。房中陈设简陋,却与众不同。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古董玉器、石玩字画、刺绣书法、花草盆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仅砚台就有好多种,中国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随处可见,就款式、造型来说,有“举杯邀月”、“喜上梅梢”、“孔雀开屏”、“二泉映月”……让你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靠门,是一扇窗。窗下放着一块方形的石砚,砚台上一左一右放着盆景和茶具,两边镌刻着一联,“一壶新眉泡松萝,最爱晚凉佳客至。”左边,展示柜上摆放着各种奇珍异石、陶瓷古玩,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黄蜡石关公像,只见云长手捋长髯,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坐在那里,像是在看兵书,青龙偃月刀伫立身旁。
往里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奇石、砚台、陶瓷、古玩、墨砖,门的左边,主人别出心裁地摆放了一个“九里香”天然树桩制作的笔架,笔架上吊着的数十支大大小小的毛笔。墙角铁艺盆景架上放着一盆兰花,幽香清溢,沁人心脾。玻璃窗上贴着梅、兰、竹、菊水墨画。其中,竹画上题写着郑板桥的诗:“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东风三月初。为语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主人很好客,常常高朋满座。每天来这里的朋友,有玩石的、看画的、淘宝的、喝茶的、聊天的,有文人墨客、收藏玩家,亦文亦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坐就是老半天。或邀朋小坐,铁壶煮茗,谈诗论画,饮酒吟诗;或独坐文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古玩字画,不觉心静神清,气定神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曰:何陋之有?”
奇石品种繁多,形、质、色、纹、韵兼备。有东江璧、黄蜡石、黄河石、红河石……这些石头有的是宇文从山上、河里、村头捡来的,有的是和石友交流来的;就连盆景里种植的兰花也是他从山上挖来的。酷爱珍藏石头的他,把奇珍异石收集在一起,除供人观赏外,也是美化家居环境的良材。这些饰品因造型独特而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倍受追捧,那些爱好收藏古玩者们趋之若骛,络绎不绝。与室外的竹子想辉映的是,屋内的盆景给小屋增添了几份生机。勃勃生机,莫非暗示着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临?最妙的是一盆景,俨然参天古树,虬枝盘旋,藤蔓缠绕,苍劲挺拔。树下,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石凳上,翘着二郎腿,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人们爱兰悔兰蕙之忠贞不渝,冰心玉洁,芬芳馥郁。兰花象征着高尚、典雅、坚贞不屈,不以寂境而逊色,堪称“空谷佳人”.兰花自古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已成了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女。”屋里摆放几盆兰花,由此可见主人的情操。与兰竹相伴,怡然自乐!在松、竹、梅、兰“四君子”中,犹以兰、竹著称。“兰竹芬芳若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为分居彼此山。”
对于一个久居闹市的人,多么渴望一片净土啊!闹中取静是现代都市人梦想中的生活,他们渴望,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幽静的环境,城市中多是砖瓦泥墙,倘若在室内挂几幅山水画、花草图,每日神游于画中山水,或细心照料几个盆景,或独处幽静环境,或品茗、或饮酒、或赋诗,或浇花,哪怕偷得浮云半日闲,到“种石山人”的文房小坐,邀两三知己喝喝茶,聊聊天,品品石头花草盆景,赏赏字画老砚古瓷,嗅着杯中那股幽幽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乐而忘返。
PS:这是本人最近看到的一篇好文章,感觉写的很生动,因为本人是爱竹之人,所以就转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喜欢,推荐共赏,这可不是我写的喔……
寻兰记
文/陆洪波
在大别山,没有什么花能比兰花更适合代表山和春天的话题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因了朋友的召唤,我和东方撇下手里的家务,进山了。
先见面的宋兴明是个兰盲,不知兰花踪迹所在。他一通电话求证,松了口气地说,去塔山,塔山有兰花。
塔山是个好地方,地缘罗田县城东南,林木丰茂,山势陡峻,与城中蜿蜒流过的义水河吟唱相和,让这山中小城脉脉有情,适宜人居。
进得山沿,我们弃车步行,水泥路陡且弯多,沿路游人开始时有手捧兰花下山。我们装作漫不经心地问他们多吗,好采吗?有的说多,好采,有的回答不多,难找。
为了快些见到兰花,我们放弃了水泥路,从草丛荆棘中搜索上山。一路走走寻寻,除了邂逅一只小蜥蜴,终无所获。来到山顶,我们坐在那儿呼吸新鲜空气,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吃着带上山的苹果、荸荠、饼干。
想着费时费力跑这么远一枝兰花也没亲手采到,总是不甘。弯过去走走,山风拂过,竟明明白白有兰花的香气。东方兴奋地叫起来。我们即刻扎进了密林深处。
山陡无路,草深刺多,我们嗅嗅闻闻往下探寻。有处石板,陡且滑,我还没想好怎样下去,出其不意极不情愿地哧溜一下,我已滑到石壁底。不太厚道的倪老师当即笑个不止。
东方终于率先发现第一株兰花。
在一不大的山石底部,灼灼其华,舒叶展蕊的,正是传说中的她。清丽,端庄,不卑不亢,整个山谷都是她的气息。不,整个春天都是!
我给她拍照,东方还来合影,欣悦的神情如同拥抱心仪的偶像。
然后告别,没有采撷。最好的采撷应是心底的留存。
有远方的朋友说的好,兰花本是山的女儿,何必让她远离自己的故乡。
我们分路探寻。像拜访失散多年蛰居乡野的旧友。
其实蛰居乡野的岂是兰花。是我们,每天熙熙攘攘,忙碌喧闹,为了逃避自己日渐荒芜的内心。
兰花的踪迹渐多。长得好的不忍独爱,就大声喊人过来一同欣赏。有时,又不忍扰了它,只一人独对,觉得这片山林,这片兰花,已经等了我们多年。
电话来了,是山下的朋友叫我们下山吃饭。午饭后,迟来的两位朋友再次带我们进了山。
原来只要是山里人,就有自己心里的兰花地。
永存带我们去的,就在义水河北上不远,路边一不高小山包。我们抬脚上去,脚边兰花比比皆是,树也不多,草也不密,可以看见山岗下牛在悠闲吃草。而山岗上兰花和红杜鹃疏密杂陈,草长莺飞,我还惊叹她们离人们这么近。
燕子说,再往前更多啊。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从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往里走十数公里,左下进入一乡道(也是水泥公路)上山,人坐在车里,路边就不时有秀美的兰映入眼帘。比起上午塔山路的急陡弯多,此路有过之而无不及。快到山顶,赫然一块路牌:中国野生兰花之乡——湖北罗田大河岸镇滚石坳村。停车四下走走,果然遍地是兰花,或树下,或溪涧旁,草丛里,到处是她们的身影。兰花之乡四字,果真是实至名归。这回我们再次约好,只看不采。
时近下午五点,西边的山岭云暮日沉,看看归程的时间将至,相聚总是短暂。我们依依不舍地环视山林,不知怎样才能和这些山里的精灵作合适的告别。
走走停停,又走走停停。我们终于滑入返程的快车道,晚风中,兰花的香气不露声色地充盈山谷。
我爱兰花
文/雨露太阳偷着笑
春天姗姗来迟,寒冷没有退去,衣未少,脚仍凉。不时刮上几场大风,飘一会儿小雨,阴冷可以想象,太阳不出山,只能缩着脖子,嘻嘻哈哈打哈欠。感冒吃药一星期,元气伤了一大半。最怕寒冷天,尽快过去吧。向往春,热爱春,再现花,又遇香,心有兰,更美更好。我爱春天!
天蓝阳红,暖风送爽,最美春季。晚描日景,影在脑中,最香兰花,花形有廓,艳在心里。只一朵,不比他花,亭亭玉立,迎着阳光,放彩散香。有个性,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适应。早含露水,抖抖身,面对阳日嫣然一笑。是成熟女性,仍保留少女般纯真,更有让人心动的张力和磁力,笑而不露齿,最美!
春暖月更明,晚赏月,观夜景,树影婆娑,景色宜人。未进公园,便闻花香,进去瞧一瞧,不行,早早关门了,大门进不了。脚步放慢一点,尽享花香韵味,百花香不同,各有特色,我也说不上来。独有一香,情有独钟,淡淡清香、不腻的,嗅上忘不了,若含在嘴里应该有微甜的感觉。工作累的时候,想到闻一闻,挺好。
兰花开,兰花香,花开飘香兰更香 。叶茂花盛艳,低眉含笑情。培土育兰花匠手,有心颂兰明镜口。镜照月,月更明,兰育香,香更浓。一枝双兰并蒂开,万花羞色低下头。
藕植塘底,默默无闻。采莲有乐,乐而忘返。藕断丝还连,藕的品质 。人心相连,幸福无极限。兰香不浓不淡,是一杯叶茶,喝上一口,清嗓润喉,倒有别样的韵味。描淡一点,不需要太浓,最好有两个色调,藏在心里,心如晴天,蔚蓝一片。
一天晚上无意中看到的美丽夜景,兰花烂漫,朦朦胧胧,月光泻下来,更清澈透明。轻风拂来,兰影微动,很逼真。总体感觉依然是静态,像是一幅夜景图,月烘托,强调主色调,选择兰影突出朦胧美、神秘美。是珍藏在心里的一幅画。
春天留给人们的总是最美好的,春永远给人温暖的感觉。春,播种着希望,百花怒放当然美丽,万紫千红也是数日时间,但孕育丰收是最实际的。花露百日红稍夸张点,希望生活如花红,这样就精神多了。兰花多姿多彩,我很难描绘她的神韵,淡淡清香,清爽可人,一定有兰开千里香的赞语。
呐一悸,东临繁星念兰花
文/嗳东
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的。
这场雨来的一点也不突然,天空压抑几天的阴沉终于得到释放。像极了冬天雨的性格,恍惚间,对自己无奈的笑笑,现在可不就是秋末冬初了吗?好快,昨天还是单衣,今天就穿了外套。
窗外,没有风,却也凉的使人打一个冷颤,不是气温太低,而是忽然间的冷让人防不胜防,冷到心里,冷到心底。压抑的心情夹杂在冷冷的空气中,伤感和失落油然而生。当心底发酸,眼角泛潮,才明白心中的压抑是因为想念,只是冷空气的到来催化了最后的倔强。
打开窗户,让冷空气放肆的占据着房间里的每个角落,电脑旁的茶杯里的热气更加汹涌。在窗户边站了好久回到电脑边坐下,还未收回的心看到桌上的热气愣住了,这是情侣杯的其中一个,杯子上的图案简洁却也浪漫,两条鱼在接吻,好奇的是每条鱼的头上都有一把小雨伞,杯壁上写着“打伞的鱼 依然 始终 永远”。笑了笑,心也随着热气温暖起来。不知道,当我这边的杯子热气澎湃时,你是否也在抱着杯子暖手,这算不算心有灵犀,当我想你的时候,你是否也在想着我。
手机的铃声把我从失神中拉了回来,打开一看是条短信“天越来越冷了,多穿点衣服”,来不及多想,本能的回复了“小傻瓜,你也是,记得多穿点,亲爱的不许你生病,要不听话,小心家法伺候”,看着发来的短信,嘴角不自觉的上扬,抱着手机,忽然间释然了,手机24小时开机,等的不就是这么一个关心么。不知道手机的另一端是不是也在嘴角上扬,是不是也在淡淡的笑。
看着你走之后留下的一切,缓缓的扒在桌子上,用力闭眼,不让那一股暖流落下,也许,这就是睹物思人吧……
是谁染指了思念?是谁淡薄了流年?是谁在风中街口想念连连?是谁在寒冷中牵挂不断?又是谁在深夜眼泪泛滥?想念你的感觉就像是苦咖啡,苦涩甜蜜滋味,你可曾了解,谁在念着你的名,夜里哀叹思念,谁的梦牵着谁的心,谁知晓我的情,天空之上的浮云,像是你的笑容,让我醉,让我痴,让我着了魔,让我沉醉在其中,飞蛾扑火般失控,想见你,想听你的声音,想感受你的温度,想你在我怀里偎依,想告诉你我很想你,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很想你,就这样,每一分,每一秒,念着你,你爱或者不爱我,我都为你守候,如果哪天你要走,请别忘记我,要记得我的笑容,在回忆的天空。如果,水遗忘了我,流失了落在水里的回忆,请一定要记得水里有我曾经的倒影。如果,风遗忘了我,吹散了飞在风里的落叶,请一定要记得风中有我曾经的细语。如果,你遗忘了我,淡忘了掺杂苦甜的过往,也请你不要忘记,那个曾经给你微笑的人。待,风停了,叶落了,你我各自回到原点。从此,各奔天涯。
只希望,各奔天涯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永远永远……
石化的誓言,不变的海枯石烂,承诺的永远,等待着,相守百年……
呐一悸,东临繁星念兰花,呢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天下谁人不爱兰
文/雨兰
说起兰花来,那可真是天下谁人不爱兰。
兰花向来有花中君子之美誉。兰花以气清、香幽、沉静内蕴、气质高洁清雅等深受历代文人画士的青睐,纷纷赞之誉之,爱之养之,歌之咏之,画之写之,关于兰花的诗词书画,也应该是难以车载斗量的吧。
因为爱兰的兰性高洁,人们把好诗佳文美誉为“兰章”,将诚挚的友谊比喻为“兰交”,视良友知己为“兰客”。
孔子老师钟情于兰,他说:“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把兰花与君子相提并论,据说周游列国时,还曾驻而止车援琴鼓之,作《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亲爱的屈子视兰为知己,他才情横溢的诗章里对兰的爱意溢于言表:“予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自蛟兑印�”
诗仙李白钟爱兰花,写诗歌咏:“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这是山谷的《书幽梦亭记》一文中的话。我喜欢山谷,喜欢山谷的为人,山谷对兰的赞誉,我视作是山谷人格精神的写照。
扬州八怪之一的板桥先生一生以兰和竹作为自己绘画的对象,在他的笔下,兰是葳蕤生姿的,是朝气蓬勃的,是神采飞扬的,是充盈着喜悦的,是在天地间俯仰有致的。他写兰咏兰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境界高妙,“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试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张学良的《咏兰》也写得高妙:“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人们爱兰的精神兰的品格,因此,兰也成了士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兰花寥寥几笔,看起来好画,但要画好,画出兰花的风姿与神韵,画出兰花的烂漫风骨,也不容易。对于兰草和竹子,古人不大说画兰画竹,好说写兰写竹,强调和展示的是画家的书法功底。像墨兰、墨竹,是线条的舞动与飞扬,体现的是画家深厚的书法功力。一位画家,他的笔力、笔势有了,在宣纸上写出的线条才能圆润浑厚,才能笔笔生姿,耐人品味,如果不懂得书法的笔法,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底,画兰画竹都不会有好的笔墨效果。笔墨不入纸,虚浮于表,徒具其形,笔墨韵味表现不出来,仅仅是画得像一棵兰而已。
据说当年江兆申向溥心畲请教绘事,溥老师却只教江弟子作诗写字,如是者数次。江弟子对此惑然不解,忍不住叩之于溥。溥老师答曰:“多写自然能画。”溥先生强调的是书法外的功夫和修养很重要。溥心畲老师可谓是用意良苦也。我这么理解他的用意:诗书者,所以涵养胸次。胸次既廓,技巧又有何难?娴熟便能生巧。这是其一。其二者,书画同源,书法的根底扎实了,掌控毛笔的能力有了,笔力有了,线条笔势出来了,再学画画,笔墨入纸,线条沉静厚实,丰美多姿,笔墨韵味也就能有所表现。
说来可笑,早年的时候,我也曾画过一段时间的兰竹,因为自觉笔力不深,后来就放弃了。等有了多年的书法功底之后,回过头来再写兰写竹,遗貌写神也好,形神俱肖也好,那种感觉就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水到渠成,对笔墨的理解和把握自己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在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方面,在用笔的正侧顺逆、使转等方面,感觉也都娴熟自如。
我当然也喜欢兰,因为自己名字里有个兰字,这喜爱里自然又多了一份隐秘的感受。我喜欢兰的“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因此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寸心斋”,并恳请我敬爱的李一先生题写了斋名。我喜欢兰的“并石疏花瘦,临风细叶长”,更喜欢兰的“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
历代画家,画兰者众多。我喜欢郑所南笔下的兰,郑所南,他的兰“秋凤兰蕙化为茅,南国欺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是志士的兰,是饱含怀家怀国的愁绪的兰;我喜欢八大山人的兰,八大山人的兰是苍凉、老劲的兰;我喜欢郑板桥的兰,郑板桥的兰也正如他自己的题画诗中所写的:“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是文士的兰,是生机勃发野逸气十足的兰;我喜欢齐白石笔下的兰,是葱郁丰美,流溢着乡野气息的兰。
看似那么寥寥几笔,兰草的画法却大有讲究。一位画画的朋友说他画兰的经验,画兰草,笔要洗净,笔尖、笔肚都略含水分,尔后仅以一面蘸墨,然后用蘸墨面写兰草。我觉得有趣,便照他说的方法画过几次,笔墨效果果然不错。
我也有意收存了不少书画家朋友画的兰。有着名画家画的,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书画爱好者画的,我喜欢那一幅幅兰,那兰姿、兰韵、兰香、兰谊,在画里,也在画外。
我喜欢兰,也更喜欢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表现兰,去写兰的摇曳可爱的姿,兰的飘逸潇洒的美,兰的长叶舒展的态。我写幽谷中的兰,写与石为伴的兰,写俯仰生姿的兰,写风中的兰,写雨中的兰。“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明?薛网咏兰)爱兰、养兰、画兰,与兰为友,与兰为伴。兰在心中,也在纸上。兰是我,我也是兰。
心灵幽谷的那株兰
文/潘廉
绚丽的春天匆匆离别之后,酷热的夏天悄然来了,一任群芳妒的凤凰花以她的柔情染红了夏天。而偏安一隅的兰花却静静地伫立在我的阳台上,无暇窥视阳台之外那缤纷的世界。
我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不仅仅是钟爱兰花高洁淡雅的品性,更是得益于了解父亲爱兰花的大女儿的那缕感恩之心。因为我蛰居乡镇很难买到自己心仪的兰花,而远在素称“花城”广州工作的大女儿得知我这一心思,去年春节,她探家返广州后即捎回了兰花。我便用花罐给兰花安上一个家,放在阳台上。
于阳台度过了一年多静穆时光的兰花,花开得很热闹,很绚烂。它那墨绿色的叶子又细又长,舒展着犹如仙女的飘带。它的朵苞儿更特别,左右两侧伸开,中间的唇瓣翻卷着,形成斗状,美丽极了。每每凝视阳台美丽的兰花,总让我不由自主地轻吟李白的“婀娜花姿碧叶长,风采难隐谷中香”的诗句。
阳台上的兰花,她的美丽仅仅丰沛着我的视觉美感,而远方那株兰花在我的心灵幽谷绽放,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株开放在我心灵幽谷的兰花是我的同事吴建松老师。
今年31岁的吴建松老师,几年前他从岭南师范学院数学本科毕业考入我所在的学校——客路镇第二中学。
素心如兰的吴建松老师,以奉献教育事业的赤诚,躬耕于客路二中这块育人的热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家长的好评、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8年,他毅然申请支教,到清远市一个偏远山区黎水小学任教。
他经常在微信中与我交流,我认可他那种像兰花一样远离喧嚣却能漫溢清香的精神特质,同时也分享他取得成功的喜悦。
他在微信中对我说,他在黎水小学条件十分艰苦,他所教的班级只有9位学生,一周35节课全包性的教学模式,他不但没因课程繁多而胆怯,而是全额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之外,给山区的小学生进行书画培训。有一次他想把孩子的书画用公众号推出去,要我帮他给公众号取一个名字,我欣然答应,便给他起了“情满大山蓓蕾”,赋予花的内涵,旨在他培育大山的蓓蕾,给山区的教育带来希望。
秉持兰花不争艳、默默漫溢清香装扮春天品性的吴建松老师,很快引领9位全是留守儿童进入了书画艺术世界。特别是他自掏腰包为儿童买宣纸、笔墨、画笔等学习用具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他的善举,不正是那兰花的高洁溢香写照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辛勤的付出,让9位留守儿童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中,有2位获得镇举办的儿童书法比赛二等奖。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六月儿童节,他通过自己的“情满大山蓓蕾”的公众号举办“留守儿童庆六一绘画网络展”,展现山区小学生的绘画风采和精神面貌。这一活动,引发了良好效应,《南方日报》驻连州记者予以报道。
今年五月中旬,擅长书画的吴建松老师画了一幅《兰花》长轴从连州寄给我,我欣然把它挂在客厅里,每一个早晨,我都习惯地打开客厅的那扇窗,让那幅“兰花”与阳台上的兰花静穆对视,似乎完成彼此心灵契合的独特的仪式。此时此刻,无论是悬挂客厅的那幅兰花,抑或沐浴阳光的兰花,总比不上绽放在我心灵幽谷的那株兰花,让我震撼,催我前行。
是的,当我一次又一次遥望远方,遥望远在山区支教的吴建松老师,一位像兰花一样高洁淡雅,远离繁华与喧嚣,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默默地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形象,就在我的心中悄然放大。
吴建松老师就是我心灵中永开不败的兰花!
墙角里的小兰花
文/梁军
炎炎夏日,暴雨不停、高温不断,难免令人有些烦躁和不安。午休时,点上一支香烟躲到楼顶去吹吹风透透气,偶遇墙角里的一朵小兰花,却得到意外的惊喜。
小兰花呈六瓣花型,黄色花蕊,特别漂亮。一朵小兰花虽然身居墙角,但显得并不孤寂。她周围有嫩绿青草的陪伴,也能在静中取闹,忽远忽近感触到整座城市血液的流淌和人心的跳动。
小兰花不争地、不争阳、不争肥,也不追求被人欣赏和关注,只求静静地绽放自己的美丽,享受属于自己的风景。
说老实话,我是很欣赏墙角里的那朵小兰花的。她看似卑微很不起眼,但却谦逊而不示弱,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真的,墙角里的小兰花应该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墙角里的那朵小兰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自信。尽管墙角挡住了不少的视线,但是小兰花以为,这样可以为自己遮挡风雨。瞧瞧,随着气流循环飘进来的风儿也时不时让小兰花轻轻地摇曳,感觉爽极了。
今日一见墙角里那朵小兰花,让我胜读十年书,也胜读众多经典和名篇。我在吞云吐雾中慢慢地思索和感悟:在大千世界和茫茫人海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和坐标很重要。不管身在何处,充当什么角色,只要自己把自己当一回事,努力学,认真做,扎实干,开心顺心就够了。既没有必要刻意盲目地攀比和炫耀,更不必为了名利虚荣去奢华和得瑟。
想一想墙角里的那朵小兰花,我真的感到很满足,很幸福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你怪我,我怪谁?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家园被淹,出行不便。天气多变,忽冷忽热,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人类正是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中经历风雨、磨砺人生、繁衍生息。在自然灾害灾难面前,少一些不必要的牢骚和议论也挺好,与其心情烦躁和坐立不安,不如静下心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哪怕是帮帮左邻右舍传个话,帮困在水中的司机推一把车。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心相连、情相通、心连心、肩并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欣赏墙角里的那朵小兰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小兰花让我想起了习大大的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爱你才让你离开
文/程应峰
茫茫芦苇塬上,有一种美丽的花,当丹顶鹤飞来的时候,它深情地开放;当丹顶鹤飞走的时候,它在惆怅中渐渐枯萎。
早秋时分,大多丹顶鹤开始迁徙。
“朵儿,天气已然转凉,我们必须搬家了,你还不准备出发吗?”矫健的头鹤在鹤群中扑棱着翅膀。
“我已经成年了,可以自由地飞,不是吗?”小鹤朵儿回应道。
离群?天啊,这可是危险的事情。头鹤露出惊讶的眼神。
“我必须留下来!”朵儿坚持道。
“好吧,”开明的头鹤说,“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你会比我更强大,更能干。你自己保重吧!”
鹤群飞舞,穿过五彩云霞朝着夕阳的方向飞去。
“我会同你们相聚的——”朵儿向离别的鹤群发出响亮的鸣叫。
好大一会,他转过身,对不远处唯一一朵没有凋谢的兰花说:“兰儿,我会一直陪伴着你的,直到你的生命被冬雪掩埋。”
“谢谢你,朵儿。有你陪伴,我心满意足了。”兰儿幸福地喃喃道,“只是,我还会不会在来春绽放?”
“啊,那已经不是你了,经过一季的冬眠,你会忘记一切的。虽然我回来的时候,守着的依然是你,但你已经忘记了。”朵儿落寞地说。
兰儿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夜,被风吹得更冷了。朵儿以他雪白的羽毛紧拥着那朵可爱的兰花。
“闪开,让我自己呆着。”兰花说。
“那样的话,你会被风吹散的。”朵儿真诚地说。
“讨厌,离我远点!”
“每一只丹顶鹤都会守护一朵兰花,那是他的责任!”
“我需要自由。”
朵儿不再说什么,有风有雨的日子,他就那样紧拥着她,去忍受她的埋怨和责骂。不久,自己的羽毛从雪白变成了灰白。
一天,兰儿又埋怨说:“因为你,我的朋友都已经离去了,我不想孤独地去享受冬日的阳光。”
“你并不孤独啊,难道朋友一定要划出界限吗?”
“是朋友的话,请为我跳支舞吧!”兰儿说,“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你的舞姿了。”
“现在吗?”
“嗯。”
朵儿看了看天色,没有风。“好吧,兰儿。”
朵儿开始起舞。远远地。他怕他带出的风伤害兰儿。
“离我近点嘛,我看不清楚。”兰儿说。
朵儿近些,翅膀掠起了一阵凉风。
就在这一刹那,兰花随风飘落。
“兰儿——”看着飘落的花瓣,朵儿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第二天清晨,朵儿张开他黯灰的翅膀。朝着兰花飘落的方向郁郁而去。
兰儿飘落的花瓣上,渗出不知是露水还是泪水的东西:“我知道,只有那样才能让你离去,不要怪我,我已经把对你的记忆深深植在了根里。对你,我从来就没有怨恨过。”
朵儿已经永远听不见了。他带着内疚和遗憾,垂下被风雪染成灰色的翅膀,跌落尘埃。失去知觉的时候,他依然喃喃叨念着:“兰儿,我还会回来,在你身边守候……”
就这么站着,望着,在一年一度的春风里,兰儿站成了忧伤美丽的望鹤兰。
蕙兰芳香
文/罗登求
草长莺飞的三月,山山岭岭的春兰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让我们在深呼吸中享受着悠然之美,得意之美,和谐之美。
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那满目的绿色层层叠叠,翠色欲流,与蓝天白云构筑着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是春天的杰作,也是自然的杰作。
兰心蕙质,那淡雅的花瓣,绰约的风姿,让我想起花仙子的内在的美。她与满目的红杜鹃成为人们的新宠。春鸟和鸣,一涧溪水从兰花的身边哗哗地流过,摇响在这个狂野而又浪漫的季节,把我们对她的崇尚与形象完美地连在一起。
我们是兰花的朝圣者,一束兰,一片兰,在我们摁下快门的那一瞬定格在视线里满足一种永恒的渴望。而与心岸交汇处,一种不可名状的惬意,让柔柔的山雾紧裹在一起。
山风轻轻柔柔地拂过,我们细细地品赏着,写在脸上的快意幸福地包围着我,那馥郁的花香牵制着我,不识自我,不知归途。
晚霞飞云般地擦过山峦,映射在那遍地兰花的山冈,我的梦幻般的翅翼,与晚霞一起飞翔。用一种醉态把悠然摇曳的兰花当作秀色可餐的食物填饱贪婪的饥肠。我与兰花竟在画中反反复复地出现,我成为主体的兰一抹不起眼的一片叶和一撮土,用心呵护着山野精魂,把一个春天,一段恋曲,一个梦幻,一种痴迷植进大地的扉页里,时时刻刻完成一个完整而又不曾残缺的命题,去挽留春天中的美好记忆。春天即使过去,对兰花的切切思念永远丰富着我的整个夏天、秋天和冬天。
相约看兰花
文/孔祥秋
城里,毕竟是少了花草,对于季节的感觉也就迟滞了许多。“荠菜,荠菜喽”,那天街上一阵鲜亮的叫卖声,猛地惊醒了我。原本约了朋友一起去看兰花的,再懵懂几日,怕是迟了。
我说的兰花,是早春里山野间的,那种自然率性的花叶,不是那窗前案头的兰,更不是移至于国外的洋兰。说来我更喜欢兰草的说法,兰虽有花之形神,却更有草之根本,不浮不浊不油不滑,淡然荣辱,漠对溥凉,立身清寒,自成我香。
古人最初是以野生兰为爱的,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兰花的根本。后来因宫廷之诏令,开始了人工培植。虽然说兰于何处也不失本真,可许多的事物一旦与宫廷有了牵连,也就有了变异的味道。比如说那些青春男女一入宫廷就没有了纯本的色香,一言一行好不让人闹心。说到宫廷,这里不得不说到越王勾践,他能在大辱中卧薪尝胆,想来与诸山上种兰有关。败国之君,躬耕四野,得志气于民众,遂成吞吴之功。青奇之身,却能仆身泥土,正是兰花的品性。但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一种遗憾,越王毕竟得兰花熏染的时日太过短暂,当他再入宫廷,成就春秋霸业的时候,已经了无质朴之心,亦无文静之思了,也就狂躁大开,演绎了兔尽狗烹的残杀。至此,再无一点兰花的品性。
宫廷之地,谁能依然恪守兰花的操守,于华贵之地根心不曾腐败呢?皇王殿堂,再无人生本香,也是。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兰花宜家室,现身于诗文之家也就理所应当。但吴同麓的这首咏兰,却从另一个层面让人感叹兰在厅堂的无奈和寂寥。窗开了,才有“蝶飞来”,那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独立案几,不得雨露的。虽说是“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但终是敌不了“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野外兰花更得自然之美,尽享蜂蝶之趣。更有脑肥肠满之徒,真真一个矫情,本是闪瞎人眼的堂皇居所,竟然谓之草堂?更是挂一幅兰花,大腹便便地于墨轴前哼哼唧唧,如此就是所谓的风雅?就那油头粉面的态形,与兰草何成映照?端端就是一个笑话。
此次与朋友相约看兰花,虽然是有附庸风雅之嫌疑,却实实地没有摇头晃脑之酸心。毕竟我自小生长在乡村,本就是一副泥土的德性。这多年却在城市里漂来荡去,很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污浊的吐纳,更让我时时浮躁在心,无一日清静,无一时沉稳。那日和姐通电话,她在那端好久没有听懂我说些什么,我的谈吐竟然少有原乡的音调了。放下电话,诧异自我,我这是怎么了?忽然间想起父亲还在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啥时候别忘了自己姓什么。这虽然是村乡里的粗话,却是至理的鞭挞。由此,我又想起南宋遗臣赵孟坚来,他多以画“露根兰花”,来寄寓亡国之悲。我这里当然没有失国之伤痛,但毕竟有了丧家之心性。如果说宋翁尝因外力而无奈,我却因为内心而无耻的。我不是断兰,却似是无土之草了。
兰,在野,当为泥土之香,雨露之情,无关登堂入室。花开农历,美在田家,正是早春之清神正心之芳姿。都以自身的情怀安身立命。真真切切地展心性,自自然然地吐心声。
于兰,不知谁就题了一个雅字,真是故弄笔墨。立于田野,不疯张不低俗,不妖媚不娇柔,无处不淳朴,真真用不得一个雅字。最爱西北风的曲儿,那兰花花的调儿唱的是兰的最真。不管是阿宝、王二妮等等,那些西北曲调的兰花花都是我喜欢的调门。高一声的风,低一声的雨,都是那鲜亮亮的枝叶,新盈盈的花朵。是盛开而深深扎根于黄土中的兰花,清贫却有精气神儿。
的确,兰没有醒目的艳姿,疯张的花朵。红我真,绿我本,蓝我清,白我纯……都与心一个颜色,君子的品德,贯彻四季。虽然会与时光一点点老去,但老就老,不以脂粉遮盖什么。哪怕皱褶三千,也还是真真切切的自我!兰无烈香,清而远,被世人称为“国香”,可见得人心者还是这自然清香。
兰为君子,洗练的叶子,简明的花朵,不纠结,不缠绵,是为随性天然。而所谓的文墨之美的“兰章”,还是友谊之真的“兰交”,也该都是无雕琢、无粉饰、无矫情、无虚伪的天然。姹紫嫣红万朵,诗词歌赋千册,细细想来,大家最爱的还是那素面的颜色,素心的语调吧?兰草形神,恰恰正是。“香逾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是欲化云”,澹为简,真为本,清热解毒之兰草,让人们回归如水的清凉和清澈。
传说中的十二花神,屈原是兰之花神,这实在是正合了兰的精神。既有爱国之志,又有高尚气节。若是我等国民,都有了“国香”兰花的品德,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国度?
几位相约看兰花的朋友,都说正等着出发呢,我放下电话非常地激动,但愿这次兰花之约,能让在世俗中越来越污浊的我们能寻回一些东西,不仅得兰花之香,更得兰花之魂。从此,于为人处事,该有兰花的举止,一步一朵兰花的开放,一步一羽兰叶的舒展。
乡间兰花,永远是那真真实实的格调,照耀我故乡的田野与村庄,清淳无尘,当是国土的质地!
夏日赏兰可清心
文/徐学平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活已离不开兰花了,虽说她看上去并不起眼,淡淡的幽香却宛若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去年秋天,一位好友从外地帮我捎回了几株建兰,并再三叮嘱我说建兰喜湿润但又怕水涝,畏阴暗但又惧烈日。我素爱兰花,但却疏于管理,只是随意地将其插入到阳台上一个空余的花盆里,不浇水,不施肥,任其自然,随心所欲……没想到今夏小暑时却蕙叶茂盛,四处伸展,叶根部悠悠间现出细细长长的鹅黄色茎苞。
见此情景,之后便日日观察,发现其茎苞慢慢抽长变壮且逐渐脱萼吐蕊,进了三伏季节居然窜出了两株亭亭玉立的花梗,绽开了两组微黄鲜嫩的蕊群,还散发着阵阵幽香。“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我欣喜若狂,连忙将这宝贝搬入室内,细细赏玩。
夏日赏兰不由地总会想起与兰花共享“四君子”美名的梅、竹、菊。花因其品性方才享有君子之名,人更应注重品行才能修君子之德。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君子之道。孔老夫子最讲究君子立德,他在《孔子家语·在厄》里强调:“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兰花生于幽谷,悠然飘香,不显摆,不张扬,有君子之风范,故而文化人都喜欢以兰自喻。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多次歌颂兰花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等。他不仅以兰为佩,朝露夕饮,还以兰花为范,洁身自好,嫉恶如仇,最终以投江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取向。
历代诸多文人贤达对兰花的颂词不胜枚举,我最喜欢的还要数李白的那句“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轻轻一说,流传千古。还有他的“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将清风与兰香此二雅合为一处,足以显示出他孤傲不群的个性。“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是画兰花的一代宗师,他的那句“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也是其自身的真实写照。
古人将纯洁高贵的友谊称为“金兰之交”,也将美好的地方叫作“芝兰之室”。兰花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所以其文化自然极其丰富,我对兰花也是感慨良多。能于斗室之中看到亲手栽种的兰花含苞怒放,细细观赏,犹对佳丽尽闻幽香,让人忘却了烦恼忧愁,只留下一丝兰韵芬芳,还有内心的一份清凉。
酷暑炎夏,赏荷理所当然,然而,我今年于三伏天赏兰倒也别有一番情趣。窃以为,赏荷可悦目,而赏兰,足以清心也!
夏日赏兰可清心
文/徐学平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生活已离不开兰花了,虽说她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其淡淡的幽香却宛若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去年秋天,一位好友帮我从外地捎回了几株建兰,并再三叮嘱我说建兰喜湿润但又怕水涝,畏阴暗但又惧烈日。我素爱兰花,但却疏于管理,只是随意地将其插入到阳台上一个空余的花盆里,不浇水,不施肥,任其自然,随心所欲……没想到今夏小暑时却蕙叶茂盛,四处伸展,叶根部悠悠间现出细细长长的鹅黄色茎苞。
见此情景,之后便日日观察,发现其茎苞慢慢抽长变壮且逐渐脱萼吐蕊,进了三伏季节居然串出了两株亭亭玉立的花梗,绽开了两组微黄鲜嫩的蕊群,还散发阵阵幽香。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对此,我欣喜欲狂,连忙将这宝贝儿搬入室内,细细赏玩。
夏日赏兰不由得总会让人想起与兰花共享“四君子”美名的梅、竹、菊。花因其品性方才享有君子之名,人更应注重品行才能修君子之德。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君子之道。孔老夫子最讲究君子立德,他在《孔子家语·在厄》里强调:“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兰花生于幽谷,悠然飘香,不显摆,不张扬,有君子之风范,故而文化人都喜欢以兰自喻。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就多次歌颂兰花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等等。他不仅以兰为佩,朝露夕饮,还以兰花为范,洁身自好,嫉恶如仇,他最终以投江的方式向世人证实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人格魅力。
历代诸多文人贤达对兰花的颂词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我最喜欢的还要数李白的那句:“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轻轻一说,流传千古。还有他的“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将清风与兰香此二雅合为一处,足以显示出他孤傲不群的个性。“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是画兰花的一代宗师,他的那句“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也是其自身的真实写照。
古人将纯洁高贵的友谊称为“金兰之交”;也将美好的地方叫作“芝兰之室”。兰花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所以其文化自然极其丰富,我对兰花也是感慨良多。而今海清何晏,能于斗室之中看到亲手栽种的兰花含苞怒放,细细观赏,犹对佳丽尽闻幽香,让人忘却了烦恼忧愁,只留下一丝兰韵芬芳,还有内心的一份清凉。
酷暑炎夏,赏荷理所当然,然而,我今年于三伏天赏兰倒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窃以为,赏荷更可悦目,而赏兰,足以清心也!